三伏贴,不是想贴就能贴 本报记者 冯金灿 通讯员 杨珂珂 孙 璐
三伏天快到了,三伏贴又开始“热”起来了。 记者走访发现,不少医疗机构排队贴三伏贴的人络绎不绝。在不少电商平台上,三伏贴被包装成“万能贴”,宣称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其月销量达数千件甚至上万件。那么,作为普通人,应该如何选择三伏贴?到哪里贴三伏贴呢? 去哪贴:群众可到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贴敷 近日,记者走访发现,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到“三甲”中医院,还有不少综合医院的中医科,都开展了三伏贴服务。 “其实,三伏贴作为中医诊疗行为,不是想贴就能贴的。”河南省中医院肺病科主任孟泳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对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技术应用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三伏贴必须在医疗机构内开展,保健场所、美容院等非医疗机构不得开展三伏贴服务。” 当然,医疗机构也不是想贴就能贴的。《通知》明确规定,开展三伏贴服务的医疗机构应该核准登记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或民族医学科诊疗科目,并已开展相应的中医药或民族医药服务工作。 相关规定要求,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开展三伏贴服务,应该按照有关要求向医疗机构执业注册机关备案。如处方有调整或增加,应该及时更新备案信息。 谁来贴: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具体实施 三伏贴应在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内开展,那么,具体应该由谁来负责具体实施呢? “三伏贴作为冬病夏治的一种,属于中医外治疗法,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肺病科副主任、主任中医师何延忠说,“因为是中医诊疗行为,且三伏贴使用的原材料属于中药饮片,均为处方用药,必须由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具体实施。” 《通知》也明确要求,三伏贴处方用药及穴位选择应该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拟定,明确其禁忌证及相关注意事项,并按照有关要求进行备案。对患者实施三伏贴操作的人员,应该为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或接受过穴位贴敷技术专业培训的卫生技术人员。医疗机构应该对本单位能够从事三伏贴操作的人员予以明确并进行培训、考核,并积极开展三伏贴效果评价,保证三伏贴服务质量。 何延忠提醒,虽然三伏贴的材料大都是一些辛温通阳的药物,但对于药物配制、穴位配伍、穴位精准度都有很高的要求,不建议自己买来贴。 谁能贴: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三伏贴 何延忠说,三伏贴是根据《黄帝内经》“春夏养阳”的原则,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三伏时令给予针对性的三伏贴等治疗,利用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增强机体抵抗病邪能力,有助于祛除阴寒之病邪,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疾病的目的。 具体来说,三伏贴适合呼吸系统、慢性疼痛、消化系统、妇科生殖类、关节类、亚健康等疾病患者。 “慢性疼痛患者多由阳虚体寒所致,气为血之帅,通过三伏贴补阳气可缓解慢性疼痛。同时,因三伏贴可补阳气,有助于缓解不孕不育和肾阳虚等症状。”孟泳说,“三伏贴不是‘万能贴’,有着严格的适用范围,并不是任何人想用就能用的。市场上出售的三伏贴,不仅随便就能买到,而且适用范围也随意扩大,不仅混淆了公众对三伏贴的理解,也可能延误真正有需要的患者的治疗时机。” 《关于规范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技术应用管理的通知》也明确要求,严禁为追求经济效益不合理扩大三伏贴服务应用范围及应用人群。 何延忠提醒,三伏贴有严格的禁忌证:阳热体质,平时容易上火、大便干结的人;阴虚火旺,反复口腔溃疡的人;严重皮肤疾病、皮肤过敏的人不适合贴敷三伏贴。 三伏贴不是治疗慢性病的特效药,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原来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不要盲目减药、停药。出现贴敷部位发红、灼热或轻度刺痛、瘙痒等症状的患者,可顺延贴敷;出现溃烂、较大水泡等症状的患者,应该及时就医处理,防止感染。 咋监管:违规开展将被重罚 卫生监督机构提醒,开展三伏贴是有准入门槛的,违规开展将被重罚。 非医疗机构擅自开展三伏贴服务的,卫生健康部门将依法对经营者进行处罚,罚款5万元起。符合备案条件应备案而未备案的中医诊所擅自开展三伏贴服务的,将依据《中医药法》予以没收违法所得、罚款3万元以下的行政处罚。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未经核准登记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或民族医学科诊疗科目的医疗机构开展三伏贴服务,卫生健康部门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对医疗机构进行处罚,除没收违法所得外,罚款1万元起,情节严重的可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中医诊所超出备案范围开展三伏贴服务的,卫生健康部门将依据《中医药法》予以没收违法所得,罚款1万元到3万元,情节严重的,将责令停止执业活动。医师超出执业范围开展三伏贴服务,卫生健康部门应当依据《医师法》对医师进行处罚,除没收违法所得外,罚款1万元起,情节严重的可吊销医师执业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