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河南老龄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文化
PDF版查看  第五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六版:基层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八版:特别报道
 
第六版:基层视角
 上一版    下一版  
从“输血”援助到“造血”帮扶
淅川县第二人民医院
中国人寿
乔璟:应急病房里的心灵“摆渡人”
“泡”在病房里的女医生
1
11 1 2022年6月30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乔璟:应急病房里的心灵“摆渡人”
 

乔璟:应急病房里的心灵“摆渡人”
本报记者 王 婷  通讯员 席 娜

   目前,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以下简称郑州市八院)主治医师乔璟已经在应急病房值守了半年多。半年来,她最大的收获就是“视野宽了,见的病种多了,打交道的人多了,协调能力、应变能力提高了”。
    为了防控疫情,郑州市八院在心身科特设应急病房,专门用来收治发热的、扫码异常的精神疾病患者。因工作需要,乔璟从去年11月开始到应急病房工作。今年5月,应急病房从心身科搬到慈善惠民病区,已有半年应急病房工作经验的乔璟再次作为团队主力,继续肩负这项重任。
    “最辛苦、最困难的是5月,那时候各项流程刚刚理顺,最多时收治了18名患者,每天都是‘忙掉头’的状态。但是,坚持下来之后,感觉有一种不辱使命的‘小骄傲’。”乔璟微笑着说。
快速诊断 对症治疗“有速度”
    这段时间,应急病房收治的都是各种特殊情况的患者,最忙的一次,一个夜班收治了5名患者。
    乔璟说,在应急病房,患者的情况比较复杂,有的流调史、既往病史不详;有的攻击性极强等。在这里,不仅需要有快速判断、快速处置的实力,还要有承担风险的魄力。
    凌晨3时许,一位警察送来一名60多岁的老先生,经询问,得知老人晚上报了警,先是说有人开枪打他;后来又说有人拿斧头砍他。结果,警察迅速出警,发现事发地没有可疑的人。警察依据老人的言行、动作,怀疑他有精神问题,但又联系不上他的家人,只好把他送到了郑州市八院救治。当时,老人对接近他的人非常警惕,乔璟安慰他说:“这里的玻璃是防弹玻璃,非常安全。医务人员是警察派来保护你的,你尽管放心。”
    没有家庭住址、家人联系方式及既往病史,这给治疗增加了难度。警方协助查出了老人在一个工地上班,工友说他经常自言自语。对此,乔璟针对老人的症状,对症治疗几天后,老人的精神状态好了,也愿意与人说话了。后来,该院通过救助站找到了他家的地址。在他病情稳定后,医务人员将他送回了家。
刚柔并用 喂饭喂药“有方法”
    乔璟曾轮转过3个不同的病区,接触过不同类型、不同病种的患者。在临床实践中,乔璟常常感到“既心疼又无奈”,心疼的是,每个患者的背后都有一个不幸的家庭;无奈的是,因擅自停药导致疾病反复发作的患者不在少数。
    一天23时,28岁的小张被警察送来,经询问家属得知,患者是一名“老病号”,患精神分裂症10年了,有精神疾病家族史,这次复发原因是半年没吃药了。住院后,小张对接近他的人不友好,不停地挣脱、逃跑。
    为了稳定小张的情绪,乔璟决定先对症治疗。为了让小张按时吃喝,乔璟和医务团队想了许多办法。“可以说是‘连哄带骗’,能吃一点是一点。”乔璟说。三天后,小张能自己吃饭了,也能简单地说话了,小张的进步让乔璟振奋不已。
    采访当天,应急病房仅剩6名住院患者。6月的天气闷热无比,防护服下,乔璟的两个胳膊上起了湿疹,痒痛难忍。乐观的她说:“这是光荣的徽章。”
医生简介
    乔璟,主治医师,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10年,擅长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等疾病的早期干预和治疗。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