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河南老龄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文化
PDF版查看  第五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六版:基层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八版:特别报道
 
第六版:基层视角
 上一版    下一版  
从“输血”援助到“造血”帮扶
淅川县第二人民医院
中国人寿
乔璟:应急病房里的心灵“摆渡人”
“泡”在病房里的女医生
1
11 1 2022年6月30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从“输血”援助到“造血”帮扶
 

从“输血”援助到“造血”帮扶
本报记者 王明杰  通讯员 张智勇

   2021年,漯河市中医院确立了沈丘县中医院为驻点帮扶单位。自开展对口支援工作以来,漯河市中医院负责人多次到沈丘县中医院调研,并派专人对接和跟进各项帮扶事宜,制定了5年对口支援计划与年度工作方案。
    2021年,在漯河市中医院对口支援沈丘县中医院工作的第一年,外二科主治医师张元魁、急诊科主治医师毛亚明、内三科主治医师杨磊积极响应号召,踊跃报名,主动请缨到沈丘县中医院开展健康帮扶。
    张元魁已有近10年的临床诊疗经验,在诊疗规范、治病技术方面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在帮扶期间,他根据沈丘县中医院普外科的实际情况,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治疗需求,通过临床诊疗、手术操作、手术带教、教学查房、病例讨论、举办讲座等多种形式,多方位指导临床诊疗工作。其中,他着重进行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及急危重症等疾病的救治经验分享、病案探讨等,提高了该院外科医务人员的救治能力,使患者享受到市级专家的诊疗服务。
    在沈丘县中医院帮扶过程中,毛亚明快速融入该院的诊疗工作中,带领急救团队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并适时把急救技术、技巧及关键环节,逐一详细讲解,让在场的医务人员听得懂、记得清、用得上;帮助健全各类技术规范和工作制度,尽力为当地患者提供更好的急救诊疗服务。除了带领医务人员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急救技术培训外,毛亚明还每周为医务人员开展一次学术讲座,将新的急救技术、新理念进行分步骤讲解;根据自己的特长及该院急救工作的需要,制订培训计划,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急救培训,提高了该院医务人员的急救技能,完成从“输血”模式向“造血”模式转变。
    在帮扶期间,杨磊依据沈丘县中医院中医科的特点和患者的治病需求,适时引进“穴位贴敷”“穴位注射”“放血疗法”等中医药特色技术,并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向医务人员系统讲解,促使他们达到“听了就明白,明白了就会用”的效果。这样,促使中医药在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防治中的疗效得到进一步呈现。杨磊认为,治疗的过程也是沟通的过程,更是取得患者信任的过程。在坐诊时,面对前来治病的患者,他始终微笑着问诊、查体,与患者真诚交谈,讲解疾病的危害及治疗方法等,让患者放松心情,对治愈疾病充分信心。治疗结束后,他时常与患者多“啰唆”几句,主动向他们普及中医药防病知识。
    5月13日,沈丘县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业务量大且繁重,医务人员明显不足。对此,张元魁、毛亚明、杨磊积极投身疫情一线,和当地医务人员一起用使命和担当筑起一道疫情防控屏障,守护着沈丘县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直至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
    “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不畏艰险,扎根他乡甘于奉献;他们注重‘授人以渔’,将精湛的技术、先进的理念和管理方式引入沈丘县中医院,激发了全院医务人员干事创业的热情,提升了整体医疗水平。”沈丘县中医院负责人说。
    “一人得大病,全家受拖累。”张元魁说,“健康对于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很重要,尤其对脱贫户来说,疾病直接影响着他们致富的步伐。健康帮扶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医疗保障问题,我们对沈丘县中医院逐步实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医防融合模式,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充满信心。”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