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常 娟 通讯员 杨延飞
时至今日,回想起收到那几封感谢信时的情景,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援沪医疗队员张莎莎仍不自觉地露出了微笑。 一周前,在上海市张江方舱医院,护士张莎莎和往常一样,穿好防护服,戴好护目镜,进入二病区,开始一天的工作。 “你好,请问能不能给我一支笔和两张纸?”张莎莎和同事巡查时,一位戴着眼镜的老先生礼貌地问。“当然可以!”张莎莎很快取来了纸笔,递给老先生后继续工作着。当她们再次路过时,张莎莎看到老先生正在认真地写着什么,旁边一个小伙子轻声地念着…… 不一会儿,小伙子来到护士站,递过来两张写满字的纸。护士们一看,原来是一封感谢信,信中充满了感激之情。护士们连忙回谢,小伙子却说:“是我们应该感谢你们,你们辛苦了!” 紧接着,另一位男士也送来了一封信,信的末尾署着很多人的名字。原来,这是一封外来务工人员集体写的感谢信,短短的几句话,朴实无华,却承载着满满的真情实意。看着这封感谢信,医疗队员们的眼泪顿时流了出来。 这些感谢信,让医疗队员们深切感受到这些天所有的汗水都没有白流,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后来,不知是谁提议:为此时此刻的感动拍张照片。话音刚落,大家就自发地站在一起,拿着两张字画,上面写着:“豫”见有你、用心守“沪”。医疗队员们突然被这群“有备而来”的可爱患者逗笑了。是啊,疫情不可怕,只要一家人一起努力,我们终将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