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偃师人民医院为患者植入人工心脏三腔起搏器
本报讯 (记者刘永胜 通讯员李龙光)日前,洛阳市偃师人民医院为一名慢性心衰(心力衰竭)患者成功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三腔起搏器。 这项被称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即四级MRI(磁共振)兼容CRT-P(心脏三腔再同步化起搏器)的新技术,填补了偃师区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又一项重大技术空白。 “心衰是众多心脏疾病的终点站,几乎所有的心血管疾病最终都会导致心衰!”偃师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史晓婧说,心衰患者的反复住院率、死亡率非常高,即使规范化用药,大部分患者仍会因心衰急性发作而再次住院,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作为心衰治疗领域的顶尖技术,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因需要结合电生理技术和冠状动脉介入技术,对医者的技能要求极其严格,操作门槛极高。 不久前,偃师人民医院收治了一名58岁的男性患者。患者因胸闷、呼吸困难多次住院治疗,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经过详细检查,医务人员发现患者左心室扩大,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心室波时限大于160毫秒。 经主管医生杨晓旭初步评估和史晓婧查房进一步明确,确定患者为心室再同步化治疗的一类适应证。经沟通,患者及家属非常信任和配合。 术中,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教授姜正明指导和起搏器工程师协助下,史晓婧和李翔医师团队当日顺利为患者实施了CRT-P的植入术。 术后,患者心电图测量数据持续优化,自诉获得了这些年没有出现的舒畅感。目前,经复查,患者心衰症状已经消失。 据介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就是改善房室之间和心室之间的同步性收缩,从而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显著提高运动耐量以及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心衰患者的生存率,减少再住院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