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糖尿病患儿照护注意事项 □侯新凤 李文芳
国际糖尿病联盟的最新统计显示,全球儿童和青少年1型糖尿病人数已达110万人,我国20岁以下1型糖尿病患者约4.7万人,每年新增患者约6000例。1型糖尿病是由于免疫细胞攻击胰岛β细胞使其出现功能受损,致使人体无法自行合成足够的胰岛素。患者需要依靠外部注射胰岛素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因此,该病又被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发病一般比较急骤,口渴、多饮、多尿、多食、乏力消瘦、体重急剧下降等症状十分明显,有的患者首发即有酮症酸中毒。患儿出院后父母承担照护的责任,需要长期为患儿监测血糖、注射胰岛素、管理饮食等,为了保障患儿健康成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基础护理 应重视患儿基础护理,预防感染。患儿的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易引起皮肤和呼吸道感染。若发生感染,患儿病情将会加重,因此,应经常开窗通风,清洗床单,帮助患儿勤漱口、勤刷牙、勤洗头、勤洗澡、勤换洗衣服,保持卫生。 饮食护理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基础。患儿的饮食原则是既要保证充足恰当的能量和营养素的摄入,又要在血糖控制的同时得到良好生长发育。家长必须意识到饮食控制的重要性,可参照糖尿病儿童每天摄入能量计算公式:总能量(kcal)=1000+年龄×系数(公式系数:70~100)。公式中的系数可先结合年龄进行选择:小于3岁为100,3岁~6岁为90,7岁~10岁为80,大于10岁为70;患儿饮食中的营养分配比例应遵循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比例占总能量的50%~55%,脂肪摄入比例占25%~35%,蛋白质摄入比例占15%~20%,其中优质蛋白占总蛋白的1/3~1/2,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从均衡的膳食中足量摄取,不推荐额外补充。同时,每日热量分三餐或四餐。三餐按早餐1/5,午餐2/5,晚餐2/5的比例就餐;四餐按早餐1/7,午餐2/7,晚餐2/7,睡前2/7的比例就餐;养成合理健康的饮食习惯,宜食新鲜蔬菜、豆制品、瘦肉等低热量、低脂肪或高蛋白的食物,忌食蜜饯、糖果、糕点等含糖量高的食物。 运动锻炼 运动疗法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掌握正确的运动疗法是非常重要的,不恰当的运动疗法将给糖尿病患儿带来不利影响,适当的运动锻炼不仅有助于降低血糖,促进糖分的利用,减轻胰岛负担,而且还能避免肥胖,增强体质。安排运动锻炼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家长可以根据患儿的年龄、体力、病情和爱好指导患儿选择对身体有益的运动方式,如行走、慢跑、爬楼梯、游泳、骑车等有氧运动,一般在餐后1小时左右运动锻炼,运动强度为每次30分钟~60分钟,每天运动2次~3次。患儿运动锻炼时,应有家人陪同,携带糖果以备不时之需。酮症酸中毒时不宜做任何运动。 健康教育 1型糖尿病起病一般比较急,病程长,需要长期监测血糖、注射胰岛素、管理饮食等,又要经历低血糖和反复住院的恐惧,患儿和家长均承受着沉重的精神压力。在照护过程中,家长既要承担监护人的职责,又要做患儿的朋友。注意患儿的情感需求和承受能力,可以根据患儿的年龄和理解能力,通过玩游戏、讲故事等方式加强沟通交流,消除其恐惧心理。家长要重视患儿的情绪反应,注意观察患儿的言行举止,及时了解患儿的内心活动,指导患儿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积极的心态坚持有规律地生活和治疗。 胰岛素注射 1型糖尿病患儿血浆中胰岛素含量极少,而且不稳定,为了保证患儿的健康成长和正常发育,必须使用胰岛素。为避免患儿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临床上多采用胰岛素泵,能很好地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是目前国际上1型糖尿病患儿强化治疗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家长应熟练掌握胰岛素泵的操作流程,常检查胰岛素泵的运行情况,注意输注管路有无气泡、滑脱、打结和扭曲,低剩余药量,电池电量不足等,以保证其正常工作。 家长要严密观察患儿血糖变化,做好皮肤护理,经常观察穿刺处部位皮肤有无红、肿、热、痛、感染等现象,规范使用胰岛素泵固定带,妥善管理胰岛素泵。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儿是否出现脸色苍白、出汗、头晕、昏迷等症状,一旦发现异常要立即让患儿口服糖水,并及时将患儿送往医院。 自我监测 1型糖尿病患儿经过每天多次胰岛素注射或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强化治疗,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能达标,但是存在血糖波动大、容易发生低血糖、低血糖症状不明显等缺点。因此,家长应重视1型糖尿病患儿自我血糖监测,特别是在强化治疗时更应密切关注血糖情况。为了提高患儿的依从性,必要时可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既可减轻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又可及时发现血糖波动及低血糖,调整患儿的生活方式,以防严重低血糖的发生。 提高患儿及家长处理低血糖、 酮症酸中毒等的应急能力 家长应明白低血糖的定义(血糖≤3.9毫摩尔/升),知道并会运用“两个15原则”(发生低血糖时,立即进食含15克糖的食物,进食后等待15分钟后测血糖。如半杯橘子汁、250毫升的脱脂牛奶、4片苏打饼干等,都是含有15克糖的食物。15分钟后再测血糖,若大于3.9毫摩尔/升,就可以按正常时间正常进食;若仍小于等于3.9毫摩尔/升,就要按照“两个15原则”的规则再次处理。如果血糖值非常低,甚至出现神志不清,不能再喂患儿食物,以防窒息,可以在其口腔黏膜、牙龈上涂抹蜂蜜、糖浆等,并立即送医院救治);能正确识别酮症酸中毒(患儿出现恶心、呕吐,呼吸时有烂苹果的味道)等急性并发症,并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1型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终身性疾病,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较多,并且患儿年龄小,与家长的沟通交流能力较差。因此,家长要用心照顾患儿,从基础护理、饮食护理、运动锻炼、胰岛素注射护理、自我监测、心理护理等方面切实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保障患儿的身心健康,促进患儿健康成长。 (作者供职于漯河市中心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