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如何防治自发性气胸 |
|
如何防治自发性气胸 □杨 慧 刘赛赛 小吴(化名)是一名正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身材瘦高,平时喜欢打篮球。前几天,小吴和同学打篮球回家后胸痛,呼吸困难,父母很快将他送到医院,经检查被确诊为自发性气胸,做了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术后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小吴治愈出院。 什么是自发性气胸 自发性气胸是在无外伤或人为因素影响下,脏层胸膜破裂,肺及气管内气体进入胸膜腔,导致胸腔积气而引起的病理生理状态。自发性气胸属肺外科急症之一,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及时救治可痊愈。 自发性气胸分为原发性自发性气胸和继发性自发性气胸。 原发性自发性气胸好发于年轻男性,在肺弹性纤维先天发育不良、支气管慢性炎症、化学物质刺激、家族遗传等情况下,导致肺泡壁弹性减退,肺泡高度膨胀时靠近肺表面的肺大疱、细小气肿泡自发破裂,形成自发性气胸。 继发性自发性气胸好发于中老年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原发或转移性肺肿瘤、肺囊性纤维化、肺部感染等多种疾病的基础上形成肺大疱,自发破裂后形成自发性气胸。 自发性气胸与吸烟、低体重指数(BMI)、空气污染等有关;剧烈运动、剧烈咳嗽、搬重物、上臂高举、用力排便等均是其诱发的高危因素。 临床表现 自发性气胸的严重程度与胸膜腔内积气量、压力有关。 1.小量气胸(肺压缩30%以下):患者无明显呼吸和循环功能紊乱的症状。 2.中量气胸(肺压缩30%~50%):可有胸闷、胸痛、活动后气紧的症状,但年轻人多数仅有胸闷症状。 3.大量气胸(肺压缩>50%):叩诊呈鼓音,呼吸音减弱、消失,患者出现明显呼吸困难、烦躁症状,严重时出现发绀,甚至休克。 治疗方法 自发性气胸的治疗目的包括:排除胸膜腔存在的气体,改善患者的症状和心肺功能;预防治疗后的复发。 1.小量气胸者,无须特殊处理,积极治疗原发病,积气一般在1周~2周可自行吸收,但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若继发感染时,要使用抗生素。 一般治疗:休息(卧床休息),吸氧,促进患肺复张。 对症处理:给予镇静镇痛药物,减少复发。 2.中量或大量气胸者,可经胸穿、胸腔闭式引流等非手术疗法治愈;但反复多次发生的自发性气胸,应采取手术方法治疗,目前以胸腔镜手术为主。 术后护理 1.麻醉清醒且血压平稳的患者要给予有效半卧位,直至胸管拔除。 2.术后6小时内禁食,6小时后可进流质食物,并逐步过渡至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多食鸡蛋、鱼肉、奶制品等优质蛋白食物;多食蔬菜、水果等高纤维食物,促进大便通畅。 3.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持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改善缺氧症状,老年人、肺功能差者应适当延长吸氧时间,停氧时需要判定血氧饱和度情况。 4.妥善固定管道,始终保持胸腔引流管直立,避免管道扭曲、打折、脱落,告知患者及家属不可自行倾倒胸液。观察胸腔出血情况,术后24小时内,胸腔引流为血性液,患者出现烦躁不安、心率增快、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症状,应考虑有活动性出血,要及时处理。 5.协助患者坐起、叩背、排痰,遵医嘱给予雾化药物稀释痰液、体位引流;痰液黏稠、不易咯出者,可进行经鼻腔吸痰或纤维支气管镜下吸痰;促使肺膨胀,预防肺不张。 6.协助患者进行术侧肢体功能锻炼及呼吸功能锻炼。指导患者多做抬臀、梳头、绕臂、蹬腿活动,尽早下床活动,活动以不出现心慌、胸闷,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为宜。 7.指导患者使用疼痛评估量表正确评估疼痛,根据疼痛的程度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 8.观察切口有无红肿,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定期给伤口换药;正常伤口术后约2周拆线,引流管口拔管后约3周拆线,老年患者及糖尿病患者伤口需要适当延迟拆线。 健康指导 1.戒烟,避免有害气体吸入。 2.加强营养,多吃含高蛋白(如鸡蛋、鱼肉、奶制品等)、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戒酒,增强体质。 3.保持大便通畅,多吃蔬菜、水果等,必要时给予缓泻药。 4.适当增加活动量,如散步、慢走、打太极拳等,切忌剧烈运动,运动量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决定,以不引起中度疲劳为宜,运动前应做好充分的热身准备。 5.指导患者持续呼吸功能锻炼及肢体康复训练,如深呼吸、腹式呼吸、缩唇呼吸、术后患侧上肢外展、旋转锻炼等。 6.注意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去人员流动性较大的场所,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7.注意保持心情愉快,情绪稳定;积极配合后续治疗。 8.一旦再次出现突发性胸痛,随即感到胸闷、气急时,要及时就诊。 高危人群预防自发性气胸顺口溜,“三免三高一远离”。 “三免”:避免剧烈运动,避免剧烈咳嗽,避免用力排便。 “三高”:进食高蛋白、高营养、高纤维食物。 “一远离”:远离吸烟。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人民医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