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建立孕产妇救治绿色通道
本报讯 (记者赵忠民 通讯员贺永洲)当前,永城市疫情防控形势复杂严峻。为切实做好全市妇幼健康领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广大孕产妇就医安全,该市结合实际,开通了孕产妇救治绿色通道。 封控区、管控区和隔离点的孕产妇原则上在市定点救治医院接受服务。市定点救治医院为永城市人民医院,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临产、急产或其他紧急情况需要就诊的孕产妇,可拨打急救电话,由120急救指挥中心负责转运至定点救治医院进行救治;非急诊住院分娩或定期接受产前保健的孕产妇,全程实行闭环转运至定点救治医院;落实辖区封控区、管控区和隔离点孕产妇摸排工作,确保“底数清楚”,做好个案分析,提前介入,切实保障母婴安全。 医疗机构涉疫临时关闭前已建档和关闭时尚在待产的孕产妇,统一转移至应急助产机构接受产检和住院分娩。永城市应急助产机构为永城市妇幼保健院,提供24小时应诊服务。 永城市妇幼保健院组建专家团队,对封控区、管控区和隔离点高危孕产妇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做好高危孕产妇围产期保健和救治工作。 所有村、社区、居民小区要为孕产妇看病就医开辟绿色通道,确保孕产妇通行畅通,不得因封控影响孕产妇就诊。分娩出院产妇凭借出院证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返回休养地,村、社区和居民小区不得推诿阻挠;对急危重症孕产妇,无论有没有核酸检测证明,在医护人员做好防护的前提下,要第一时间收治,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不得拒绝或推诿。
太康急性心梗患者救治成功
本报讯 (记者侯少飞 通讯员郭永伟)4月3日上午,太康县第二人民医院接诊了一位急性胸痛患者。经会诊,该患者被紧急转运至周口市中心医院。术后,患者病情逐渐稳定,目前在隔离病房接受后续观察和治疗。 患者韩某,54岁,最近10天出现间断性心口疼痛,开始没有在意,因为太康县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没有及时到医院就诊。 4月3日凌晨3时许,韩某心口处再次出现疼痛症状,此次发作较之前严重,并伴有肩膀疼痛、全身大汗。随后,他自行服用几片硝酸甘油,但是症状没有消失,而且越来越严重,继而出现濒临死亡的感觉,后迅速到太康县第二人民医院就诊。因疫情,太康县第二人民医院暂时由周口市中心医院接管。当天,为韩某看病的是周口市中心医院心内四科副主任王保功。王保功初步认定韩某为急性心肌梗死,如果不立即救治,可能有生命危险。于是,王保功紧急启动市县两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家会诊机制。 参与会诊的CCU(冠心病监护病房)主任王娜,立即向驻守在太康县、参与疫情防控的周口市中心医院副院长吕燕平汇报。 “太康县目前无法开展该手术。患者有严重的胸痛症状,随时有生命危险,一定要在严密监护下,快速转运到周口市中心医院,及时打通阻塞的血管。”在电话中,吕燕平迅速做出安排。 在急诊监护室医生周涛的护送下,韩某快速被转运至周口市中心医院,顺利接受手术。术后,患者病情稳定。截至4月7日,患者还在医院接受康复治疗。
漯河心理疏导助力疫情防控
本报讯 (记者王明杰 通讯员纪雨辰)记者4月4日获悉,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筑牢全市居民心理健康防线,漯河市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动员调配全系统专业力量,围绕“四个加强”,主动作为、创新工作,全方位、多角度织牢心理健康防线,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加强服务网络。漯河市成立市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开通11部心理咨询热线电话,24小时提供免费心理服务,热线开通至今共接受线上咨询疏导271人次;同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集中隔离点心理疏导工作的通知》,明确“隔离点心理援助分片包干,全市所有隔离点心理援助全覆盖”;市中心医院西城分院、市精神病医院8名专家组成市级心理援助专家指导组,一对一分包指导各县(区)、各功能区隔离点相关工作。 加强重点干预。3月28日,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牵头组建了8个面向公众的防疫心理咨询群,进驻21个隔离群、3个医护群,派出50余名专业心理咨询师入群,积极开展疫情期间群众心理问题的咨询服务。4月2日晚,市卫生健康委紧急抽调市中心医院西城分院、市精神病医院、市中医院、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市第六人民医院共5家医院的17名心理医师,组成市级心理服务救援队,驰援临颍县集中隔离点,进行一对一驻点心理评估和干预。截至4月3日晚,市级援助队对临颍县集中隔离人员共开展心理测评428次,其中进行心理干预15次。 加强宣传教育。漯河市制作宣传海报、折页和手册,深入各县(区)、各隔离点广泛宣传,发放5000余份;通过“漯河发布”“健康漯河”等平台,公布热线电话、发表科普文章和视频等。 加强技能培训。4月3日上午,全市组织开展了心理援助热线线上专题培训,市、县(区)两级心理热线队伍成员参与,培训内容主要有隔离人群的热线心理干预模式、疫情当下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新冠肺炎疫情下大众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应对策略等。 漯河市卫生健康委有关人员说,下一步,将继续依托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按照“统一师资、统一课件、线上培训”的原则,逐级开展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培训,持续提高各级心理服务队的专业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