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的发病原因及预防策略 □王亚楠
谈癌色变,人之常情,那么,让我们从宫颈癌的发病原因及预防策略等方面认识一下宫颈癌。 宫颈癌的发病原因 HPV(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根据致癌类型,分为高危型、可能致癌型和低危型HPV,高危型中与宫颈癌致癌密切相关的基因是HPV16、18、31、33型,其中以HPV16、18型两型最为显著,而宫颈腺癌多为HPV18型,宫颈鳞状细胞癌多为HPV16型,99.7%的宫颈癌患者可检出高危型HPV。 性生活:早婚、早育、性交频繁、性伴侣过多、多产、精神刺激等可引起宫颈癌。其中,第一次性交时间越早,越易引起宫颈癌。 生活条件:发展中国家宫颈癌发病率高于发达国家,农村高于城市。 吸烟:吸烟者比不吸烟者HPV持续感染风险高两倍,长期吸二手烟也会持续增加病变的风险。 如何诊断宫颈癌 传统的巴氏涂片:此法可能存在获取标本不完整、涂片厚度不均匀、病变细胞被过厚覆盖等现象,存在较高的假阳性率。 组织病理学判读:阴道镜下可疑位点取材。组织病理学可诊断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宫颈原位癌、宫颈浸润癌等。CIN分为CINⅠ级、CINⅡ级、CINⅢ级。 HPV检测:是宫颈癌筛查的最常见手段。 TCT(液基薄层细胞检测):敏感性为90.1%,特异性为94.1%。 高危HPV筛查最佳时间 目前,TCT和HPV两种检测是最简便有效的宫颈癌筛查方法。 普查:只要有性生活的女性都应该定期检查。 重点人群检查:从普查时间方面,宫颈癌筛查每3年做1次。如果连续3次无异常,可5年做1次。从筛查方法来看,29岁之前可以只做TCT,30岁~65岁建议TCT加HPV联合检测,65岁以上如果之前检测没有明显异常就不用再筛查。重点人群包括宫颈癌患者或者有癌前病变病史的人,持续高危HPV感染也属于重点人群,对这部分人群每年都要进行宫颈癌筛查,根据具体情况建议半年到1年复查1次。 如何预防宫颈癌 1.普及、规范宫颈癌筛查(二级预防),早期发现CIN,及时处理高级别病变。 2.接受宫颈癌筛查和预防性传播疾病。 3.接受HPV疫苗注射(一级预防),阻断HPV感染,预防宫颈癌发生。 4.阻断宫颈浸润癌的发生(三级预防)。 什么时间接种宫颈癌疫苗 二价HPV疫苗接种对象:9岁~45岁女性,按0个月、1个月、6个月免疫程序接种(1年内完成3针),可以预防HPV16、18型所致的CINⅠ级、CINⅡ级和宫颈原位癌。 四价HPV疫苗接种对象:20岁~45岁女性,按0个月、2个月、6个月免疫程序接种(1年内完成3针),可以预防HPV16、18、6、11型所致的CINⅠ级、CINⅡ级和宫颈原位癌,同时可以预防由HPV6、11型引起的生殖器疣。 九价HPV疫苗接种对象:16岁~26岁女性,按0个月、2个月、6个月免疫程序接种(1年内完成3针),可以预防90%以上的宫颈癌。HPV6、11、16、18、31、33、45、52、58型所致的生殖器疣、CIN、外生殖器或阴道上皮内瘤变等病变,临床试验显示,接种九价疫苗可产生良好的保护作用,能有效减少相应型别的HPV持续感染与宫颈、阴道或外生殖器的癌前病变等。 如何治疗宫颈癌 宫颈癌的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主要依据临床分期、患者年龄、生育要求、全身状况、医疗技术水平及设备条件等,综合考虑制定适当的个性化治疗方案。通常以手术和放疗为主,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方案。 手术主要用于早期的宫颈癌患者,手术的方式有全子宫切除术、次广泛全子宫切除术,以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广泛的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除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及取样,根据患者的分期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另外,就是放疗和化疗,放疗主要适用于中晚期患者、全身情况不能耐受手术的早期患者、宫颈癌大块病灶的术前放疗及手术治疗以后病理发现有高危因素的辅助治疗。化疗是用化学药物去治疗,用于晚期或者复发转移的患者。近年来也会采用手术联合术前新辅助化疗,通常情况下,有淋巴结转移的或者广泛转移的预后不好;对于早期的宫颈癌,临床效果较好。 宫颈癌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防癌意识,HPV检测是目前应用较多的一种方法,对宫颈癌筛查、诊断及治疗有重要价值。高危人群和宫颈疾病患者应定期进行HPV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将癌症抑制于起点。 (作者供职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