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南阳聚焦
PDF版查看  第四版:专版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七版:临证
 上一版    下一版  
从痰火扰神证论治顽固性失眠
中医治疗结肠癌术后慢性渗血
如何治疗春季过敏性鼻炎
辨证论治闭经
单方验方
三油脂蜡膏治疗烧烫伤
1
11 1 2022年3月29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中医治疗结肠癌术后慢性渗血
 


□郭宏强 文/图

   患者张某,男,60岁,8个月前因结肠癌伴梗阻在当地某医院行右半结肠切除+肠粘连松解术。术后1周饮食后发现吻合口瘘,后又行结肠封闭小肠单腔造口术,术后4天出现肠梗阻,给予保守治疗后缓解。患者到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前1周出现间断高热症状,最高体温为38.5摄氏度,CT检查显示:肝尾状叶、肝脏内下缘、肝门区、胰头旁多发病变,考虑脓肿,给予超声下引导腹腔感染穿刺引流术治疗。患者未能置管引流,后给予抗感染、营养支持、补液等对症治疗后恢复尚可,结合术后病理结果给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的治疗方案进行化疗5个周期。化疗期间,患者每天仍从造瘘口排出血液150毫升~200毫升,每天输注红细胞以维持血色素。故主治医师申请进行紧急会诊。
    患者口干甚,造瘘口渗血,精神可,余皆未有其他不适,查舌质红,苔微黄、厚,脉双寸部沉弱、关尺滑数。
    辨证:气不统血,湿滞蕴热。
    处方:黄芪90克,当归15克,炒白术15克,人参9克,蒲黄炭30克,醋五灵脂15克,白及12克,荆芥炭15克,白茅根60克,槐米15克,炙甘草6克,炮姜炭9克,三七6克,煅牡蛎30克,海螵蛸30克。共5剂。水煎服,每天3次。
    患者当天晚上服用1剂。第二天清晨主管医生反映患者晚间未再出血,但下午又出血1次。嘱咐患者继续服药,告知其坚持1天~2天的用药时间。两天后主管医生反映造瘘口未再出血,中药已服用完,希望继续中药治疗。
    患者口干,余无不适,造瘘口排出物已非暗红色血液,查舌质红,苔已退,只留中心黄而干,脉寸关沉弱,尺部弦。
    辨证:气血不足,湿热伤阴。
    处方:黄芪90克,当归15克,人参9克,蒲黄炭30克,醋五灵脂15克,白及12克,丹皮15克,玄参15克,白茅根60克,槐米15克,三七6克,煅牡蛎30克,海螵蛸30克,麦冬15克,五味子9克。共5剂。水煎服,每天3次。
    随访主管医生,患者再未出血。
    方剂分析与个人感悟:该患者发生反复出血,见多发的黏膜充血水肿,多发的肠道浅表黏膜糜烂,这应该是出血的主要原因,但应用西医常规的止血药物无法控制。会诊时患者除了口干严重、造瘘口出血,无其他不适症状,这时候辨证则主要从舌诊和脉诊来判断,关键为双寸部脉沉弱,左寸为心主血,右寸为肺主气,脉象结合口干甚,表现为气血严重不足,气不足则无以统血,故需要大补气以统血,关尺脉滑数结合舌苔微黄而厚可知中下焦湿滞蕴热,如果湿热不去则也会影响糜烂愈合,故同时需要清利湿热。肠道糜烂则需要敛疮修复,同时应用止血活血药物使血止而不滞。故组方以大剂量黄芪配当归按6∶1相配,既补气亦生血亦统血。方中人参,白术,炙甘草为臣药以助黄芪,同时健脾以统血,加用炭类药物以止血相佐,因当时灯光昏暗,舌质虽红,但细看有淡隐现,故稍佐炮姜炭既止血亦防药寒而血凝不散。大剂量白茅根既止血亦利湿热,一举两得;蒲黄炭、五灵脂、三七同样也是一举两得,既止血又活血,止而不滞;最后加煅牡蛎与海螵蛸以收敛疮口修复糜烂面。
    二诊患者口干,舌质红,舌苔已退,唯留舌中心黄,但干燥,津液受损已显,寸关脉弱,故大补气血的同时配以凉血养阴以生津。
    此患者实已危及,从中医“脾统血”理论入手获得较好效果。此患者肠道黏膜糜烂溃疡出血,属器质性病变,中医则从无形之气入手统御其血,使其归入常道,而不外溢。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肿瘤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