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常 娟 通讯员苏安宁)3月14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内,50岁的患者冯某顺利脱离ECMO(体外膜肺氧合),在呼吸机的辅助下慢慢恢复自主呼吸。这是国内第二例肝肺联合移植患者。 20多天前,冯某出现呼吸衰竭情况,家人拨打120,将其紧急送至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该院肺移植外科赵高峰团队立刻为冯某做了全面检查,发现其除了患有特发性肺纤维化之外,还有酒精性肝硬化,而且是终末期。在这种情况下,仅仅做肺移植手术或者肝移植手术都无法挽救患者生命,必须尽快进行肝肺联合抢救性移植手术。 肝肺联合移植手术在国内只有过一例,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器官移植团队没有相关经验。面对这样一台高难度的手术,如何合理安排手术流程、把握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手术期间将会遇到哪些技术难题?如何应对这些技术难题……诸多挑战如同“拦路虎”一般,摆在专家面前。 为了顺利完成手术,该院医务处前后组织了3次大会诊。在第三次院内大会诊中,多学科团队为患者制定了缜密的手术方案,并就手术过程中的各种意外情况准备了预案。赵高峰也多次组织术前讨论,为患者可能出现的手术适应证以及术前准备做了充分论证。 3月10日,冯某等到了爱心捐助者——一位南阳籍捐赠者的肝脏与肺脏。3月11日7时30分,冯某被推进手术室。赵高峰团队和肝移植中心郭文治团队共同为患者进行手术。 由于整个移植步骤较为复杂、技术要求高,必须在ECMO支持下完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疗团队谨慎选择了VV-ECMO(这是救治重症肺炎患者应用最广的一个模式),先为患者进行肺移植,再进行肝移植。8小时后,手术顺利结束,患者被转入外科重症监护室。 经过外科重症监护室医务人员的全力救治和精心护理,3月14日,冯某顺利撤下ECMO,在呼吸机的辅助下慢慢恢复自主呼吸,神志也逐步恢复清醒,生命体征平稳。迎接冯某的,是新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