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法则与现代意义 □卫喜照
现在,随时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渴望健康的生活。可是,人的健康和寿命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美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能力,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健康的含义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也叫行为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还认为:对人的健康影响主要有遗传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社会条件因素和个人生活方式因素。 其实,在春秋时期,我国第一部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有人的健康生活与遗传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社会因素、个人生活方式和心理因素等有关,如果不能很好地调理身心,就会影响身体健康。 遗传因素 当代人研究把遗传因素作为影响人体健康的一项标准,实际上,《黄帝内经》中讲到遗传因素,即人体质的强弱,性格的不同,对人的健康会产生一定影响。《灵枢·寿夭刚柔篇》中有“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的文字记载,指出人体的形气有阴阳刚柔等;《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中将人体分为5种体质,又细分为25种体形。非常珍贵的是《灵枢·通天篇》中也讲到这5种体质,并提出“古之善用针艾者,视人五态乃治之,盛者泻之,虚者补之”治疗办法。因此,我们不要过分强调遗传因素,还可通过调养防治疾病,比如高血压病、糖尿病等。 自然环境因素 人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就要顺应自然,这就是《黄帝内经》中提出的“天人合一”观念。《黄帝内经》中记载了我国古代唯物观的“气一元论”哲学思想,将人看成整个物质世界的一部分,宇宙万物皆由其原初物质“气”形成,并提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的观念,将人与自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天人合一”强调天人相互协调,人体仿佛是天地的缩影,其目的在于强调人的存在,与自然存在的统一性。《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提出“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导神,肌肉若一”“天人合一”的观点,提出了解自然环境、把握自然环境和适应自然环境是健康生活的关键。在实际生活中,人体和地质地理关系十分密切,存在着平衡关系。在相关科学研究中,研究者发现自然界中有92种天然元素,其中有81种元素已在人体内查出(见《中国人该怎么吃》一书,2012年12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一些地方病的出现与地理环境的矿物质微量元素缺乏有关。科学证实,微量元素被人摄取后,多少都会引起疾病,只有适量才行,可见人的健康与自然环境关系多么密切。另外,《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等观念,都是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生活方式因素 一般情况下,人的健康影响中有60%取决于个人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指人们长期受到一定社会、文化、经济、风俗、家庭的影响而形成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意识。生活方式有健康的和不健康的之分,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合理膳食是健康生活方式的主要内容,《素问·藏气法时论》中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文字说明。其不仅指出食物对养生、健身的重要,还明确指出了合理膳食在疾病治疗中的意义,提出“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的观点。这里的“食养”是中医遵循的防病原则。在膳食上要求“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这充分说明五味合理、平衡膳食的益处。从现代营养学来讲,就是按照我国居民膳食指南和膳食宝塔来指导自己的饮食。现代医学研究已经证明高血压病、动脉硬化、中风及肾脏病皆与过量食盐有密切关系。“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是《黄帝内经》对糖尿病的论述。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生活节奏无规律,缺少运动,吸烟酗酒等,长时间看手机、电视与电脑,尤其是儿童,会造成视力下降,经常熬夜将会造成筋骨劳累,损伤身体。《黄帝内经》中有“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的文字记载,这说明人们只有劳逸适度、规律生活,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 心理因素 在与他人和社会关系方面,要能够正确看待自己,正确看待他人,正确看待社会,树立一定的人生目标,控制自己的欲望,保持心情愉快。反之,心理失衡,经常精神高度紧张,会造成精神疲劳,如果情绪波动较大,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有的老年人在盛怒之下,会导致脑血管突然破裂等。由此可见,情绪异常,危害极大。其实,《黄帝内经》中有“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忧恐悲喜怒,令不得以其次,故令人有大病”的文字记载。这说明心情不愉快,造成人体气血紊乱,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人们应达到“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的状态,对健康是非常有利的。 总之,《黄帝内经》为后人的养生观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当代人对遗传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社会条件因素和个人生活方式因素以及心理因素等的认识,是和《黄帝内经》中“天人合一”,调理体质、把握好情志、平衡膳食等观念是基本一致的,这些观念是古人日常生活的准则,对现代人养生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供职于郑州市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