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常见病的预防
(上接8月19日本版) 3.怎样预防和治疗肠炎、痢疾? 肠炎和痢疾是常见的疾病。发生自然灾害,尤其是水灾之后,环境卫生条件恶化,这些疾病更为常见。 肠炎的病因有很多,包括腹部受凉,饮食不洁,对食物过敏,吃了腐败变质的食物或受细菌、病毒感染等。得了肠炎后大便稀而不成形,次数增加,每天两三次,甚至20多次,肚子痛,呕吐,吃不下饭,有的患者还会发热。 细菌性痢疾是痢疾杆菌(志贺氏菌属)引起的肠道炎症,是由病菌污染的饮料和食物传播的,苍蝇也能传播痢疾。痢疾的主要症状是腹痛、腹泻(大便数量不多,常带有脓血和黏液),每天几次或10多次,里急后重(大便后仍有未解完的感觉)。中毒性菌痢多见于儿童,可以表现为高热、昏迷、抽风,却没有腹泻,病情凶险。 患了肠炎、痢疾,患者应休息、隔离,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复方新诺明、多黏菌素、庆大霉素、诺氟沙星和吡哌酸等)。(肠炎和痢疾的预防见8月19日本版“怎样预防肠道传染病?”) 4.怎样预防和治疗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在我国,布鲁氏菌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羊,其次是猪和牛。人受感染的原因是接触病畜或其分泌物,或食用污染了病菌的生奶、奶酪。自然灾害期间,环境卫生较差,应警惕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的潜伏期是2周~3周,病程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多数病例为逐渐起病。急性期的主要症状是发热(典型的为波状热,发热1周至几周,然后退热,间歇3天~5天,甚至数周,再发热、退热,这样反复多次),多汗(尤其在退热时),大关节游走性疼痛,肝、脾、淋巴结肿大。慢性期的主要症状是低热或不发热,疲乏,多汗,头痛,失眠,全身疼痛等;病程较长,数个月乃至数年。 为预防布鲁氏菌病,应对家禽家畜进行预防接种,畜粪妥善管理,病畜应隔离治疗,严格管理畜产品。可能受感染的人要接受预防接种,并做好个人防护。 四环素为治疗布鲁氏菌病的首选药物,最好是四环素、链霉素联合应用2l天。复方新诺明、利福平、强力霉素(多西环素)等也有效。慢性期治疗比较困难,可合用抗生素、中药、理疗等。 5.怎样预防和治疗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吃了被污染或含毒素的食物后发生的一组急性疾病,由细菌、有毒动植物的自然毒物、真菌毒素、有毒化学物质所致,不包括肠道疾病、寄生虫病等。细菌性食物中毒常常是突然暴发,潜伏期短,可造成整个工厂停产;非细菌性食物中毒虽多为零散发病,但有的死亡率较高。因此食物中毒是很重要的一类疾病,应加强预防工作。 食物中毒的特点是多数潜伏期较短,短时间内同时或相继有多人发病;所有患者有类似的症状,并有胃肠炎症状;发病与某种食品有关,患者均吃过同一种食物,停止食用这种食物,发病即停止;人与人之间不直接传染,没吃过同种食物的人,即使同屋居住,同餐桌进食也不发病。 食物中毒的种类有很多,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细菌性食物中毒。病死的家禽家畜,其内脏和肌肉有大量细菌繁殖;食品制作人员患有皮肤病,其脓性分泌物污染了食物;饮具、食具和水源被细菌污染;凉拌食品、熟食品被污染而变质;腐烂的鱼肉、蔬菜,变质的罐头,馊饭馊菜;不干净的牛奶,变质的鸡蛋;贮存不当的风干肉或咸肉被污染或发霉;豆腐、豆豉或臭豆腐在制作过程中被污染;发酵的米面被污染等。这些因素都会造成细菌性食物中毒。 霉变食物中毒。霉变的食物含有大量毒素,高温都难以除去,易引起中毒。小麦、大米、花生、玉米、稻谷等受潮后发霉,其中玉米、花生霉变产生的黄曲霉毒素量最多。受禾谷镰孢菌寄生的小麦,其毒素为神经毒。 植物性食物中毒。可由毒蘑菇、发芽的土豆、蓖麻籽油、加工不当的粗棉油、鲜黄花菜、未腌透的咸菜等引起。 动物性食物中毒。如河豚、鱼胆,猪、牛、羊的甲状腺等引起的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因管理不善造成化学污染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如农药污染造成的食物中毒。 预防食物中毒,不吃病死和死因不明的畜、禽、水产品或有怪味的食品;食物要烧熟煮透;饭后感觉身体不适时,应及时找医生诊治。 6.怎样预防和治疗红眼病? 红眼病是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俗称,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一部分红眼病是过敏性的,而大部分是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结膜造成的。感染性红眼病有传染性,患者的手、毛巾、手帕、脸盆,以及患者用过的洗脸水、衣服、被褥上都含有病原体,病原体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健康人的眼睛(包括患者的健眼)传播红眼病。在自然灾害期间,环境卫生条件较差,如果不注意个人卫生,红眼病就更容易蔓延。红眼病的主要症状有眼睛发红,发热,发痒,疼痛,怕光,流泪;分泌物(眼屎)多,早晨起床时分泌物可将上下眼睑粘住,但视力不受影响;有的患者还会感到头痛。首先把眼部清洗干净,可以用消毒(如煮开过的)棉花或干净的毛巾、手帕蘸加少量食盐的温开水洗眼,把眼里的分泌物擦去;然后滴入眼药,如氯霉素滴眼液、新霉素滴眼液、利福平滴眼液、庆大霉素滴眼液、磺胺醋酰钠滴眼液等,用法是每眼1滴~2滴,每2小时一次或一日4次~6次。晚上可涂眼膏(如金霉素眼膏、红霉素眼膏),或每天涂两次。夜间涂眼膏既可控制感染,又可避免眼屎粘住眼皮。切记不要用眼罩、纱布等遮住患眼,因为患眼被遮盖之后,局部湿度和温度增高,病原体得以大量繁殖。医务人员为患者检查、治疗后,要把手洗净或用酒精棉球擦手,以免把疾病传给他人。 为预防红眼病,患者不要去公共场所,应当隔离。人们平时要注意手部清洁,不用手,尤其是用脏手揉眼睛。不共用毛巾、脸盆、手帕,如果不得不与患者共用,则应让健康人先用,患者后用,使用后用肥皂将脸盆洗净。(未完待续)
(稿件由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