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蓝光眼镜和贴膜有效吗? 本报记者 史 尧 通讯员 马晓楠
新的学期已经开始,按照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关要求,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仍是主流。由于线上教学需要学生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预防近视、保护视力”的防蓝光眼镜、防蓝光贴膜受到家长的欢迎。 蓝光是否真的危害视力?防蓝光产品是否真的具有预防近视的功效?在使用电子产品的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近日,记者采访了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张海军。 蓝光的危害 取决于照射时长和强度 记者在随机采访中发现,由于一些防蓝光产品经营者的大肆宣传,不少家长将蓝光危害认定为孩子近视的罪魁祸首。对此,张海军给出了不同的看法。 “蓝光照射只有达到足够的时间和一定强度,才有可能对视网膜造成伤害。蓝光只是具有造成视网膜损伤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与视网膜接收到的蓝光的剂量有关。而我们日常使用的电子产品照度是低于600LX(勒克斯)的,只有屏幕照度高于1500LX且持续3小时才会对视功能有损。”张海军说。 此外,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日曾发布消费提示,相关专家观点和消费者协会组织的比较试验结果显示,电子产品的蓝光并非导致近视的罪魁祸首,而防蓝光眼镜选择不当反而对预防近视无益。 张海军说,目前并没有蓝光导致近视的直接证据。蓝光对眼睛的主要伤害是可能会导致眼底出现黄斑病变,但这是在长时间、高强度的照射下产生的。目前,医学界认为,影响黄斑病变的主要因素是年龄,而不是蓝光,且质量合格的电子产品已经过滤了有害的短波蓝光,其危害值基本处于无危险级别,只要正确使用手机、平板电脑,蓝光一般不会对眼睛造成伤害。 应理性看待防蓝光产品 针对一些对防蓝光产品夸大宣传及过度解读蓝光危害的信息,张海军提醒,应理性看待防蓝光产品。 “医学上暂时还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防蓝光眼镜等产品在防控近视方面有显著效果。相反,因为防蓝光产品数量众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如果选购不当,反而容易给孩子的眼睛带来伤害。”张海军说,当前防蓝光眼镜和贴膜其实对损伤眼睛的短波蓝光并没有防护效果,有些产品则完全屏蔽了蓝光,造成过度防护,甚至造成一定“色偏”,长时间使用反而容易加剧视觉疲劳。 中国消费者协会于2019年委托专业检测机构就市场上销售的手机、平板电脑和电视机产品开展比较试验的结果显示,全部13款样品均无蓝光危害。测试结果也表明,儿童青少年一次观看电子屏幕的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 科学防护才能预防近视 据张海军介绍,医学界对于造成儿童青少年近视的“罪魁祸首”已经达成基本共识,即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导致视觉疲劳和使用姿势不当,有效控制用眼时间、保持正确的用眼姿势才是预防近视的主要方式。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制定印发的《儿童青少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近视预防指引(更新版)》,就线上学习期间近视预防、复学后近视预防等进行了明确要求,即限制线上学习的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尽可能选择大屏幕电子产品,电子产品亮度调节应避免过亮或过暗,电子产品摆放位置应避开光线直射,采用正确的读写姿势和保持适当观看距离,坚持用眼20分钟、远眺20米、坚持20秒。 张海军提醒,不必过分担忧蓝光对眼睛的危害,也不要盲目迷信防蓝光产品广告中宣称的近视防护效果。同时,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用眼卫生,合理用眼,保护视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