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第八版:乡医课堂
 上一版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19)
辨证分型治疗头痛
每周一练(泌尿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乳腺及女性生殖系统疾病、肿瘤)
黛力新用药须知
肺大疱的临床诊治
刺络拔罐治疗湿疹
1
11 1 2020年7月23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辨证分型治疗头痛
 

辨证分型治疗头痛
□马云枝

   头痛是神经内科门诊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自觉头部,包括前额、颞部、顶枕部疼痛。头痛可以发生于多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也常见于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中。由于其发病时疼痛程度剧烈、发作频率高、症状难以缓解,对人们正常的工作与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头痛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常导致学习、工作效率下降,干扰正常生活。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面对升学、就业等各种压力,无法排解内心不良情绪,头痛往往随之发生,并且愈演愈烈。我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与患者沟通,在掌握患者身体情况的同时,了解其生活方式及心理健康问题。在辨证施方的同时,嘱咐患者多参与户外运动、体育锻炼或者徒步旅游等,从而排解心中压力,避免紧张、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头痛的治疗想要获得满意效果,需要考虑辨证分型、药物治疗、生活干预等多方面信息。
案例一
    患者为女性,35岁,头痛10余年,每于情绪变化时发作,发作常迁延10余日不能减轻,服西药止痛仅显效一时,伴头晕、心烦、睡眠差。就诊时神情急躁,面容忧郁,有时闷乱不堪,神若无主,不得安眠,心烦,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
    辨证:肝郁化火,扰及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眦,上达额,本经有病则头痛、额痛、目眩、目外眦痛)及手少阳三焦经,经气郁滞而致头痛。
    治宜:清肝凉血,清热除烦。
    处方:柴胡、龙胆草、蔓荆子、栀子、淡豆豉各10克,当归、白芍、丹参、牡丹皮、葛根、枸杞、杭菊、石决明各15克,甘草3克,酸枣仁12克。共5剂,水煎服,每天1剂,分早晚两次温服。
    二诊:患者服药3剂后头痛减轻,服药5剂后头已不痛。因头痛未再发作,心烦、失眠等症状皆有好转,守前方加夜交藤30克,再服5剂。1个月后随访,患者头痛未再发作。
    按:方中柴胡、龙胆草、白芍、丹参、牡丹皮疏肝、清肝凉血;栀子配淡豆豉,清热除烦;当归补血养血;蔓荆子、杭菊疏散肝经风热;酸枣仁、枸杞补血柔肝;葛根、白芍升津液,舒经脉;石决明平肝潜阳。该方不用止痛药而除头痛,使患者10余年的头痛得以治愈,妙在方中配以清热除烦的栀子豉汤。此法缘于《伤寒论》记载栀子豉汤治伤寒发汗吐下后,虚烦不眠,剧者反复颠倒,心中懊恼。临证发现多数头痛者都有虚烦不眠,懊恼之伴随症状,故而在治疗头痛患者时对症加入栀子、淡豆豉,效果显著。
案例二
    患者为女性,48岁,头痛反复发作20余年,因情绪不畅时发作,每发觉左胁下有一股气向上冲腾至头部,致使头痛发作。患者曾就诊于数家医院,脑电图、脑血流图检查均无异常。西医诊断为神经性头痛,服西药可暂时缓解。诊见头痛强烈,头部青筋突起,精神疲惫,舌质红,舌尖有瘀点,舌苔薄黄,脉弦紧。
    辨证:肝郁化火,上扰清空,久病不愈,瘀阻经络。
    治宜:疏肝解郁,化瘀通络。
    处方:泻青丸加减。龙胆草15克,栀子10克,防风1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柴胡10克,全蝎10克,大黄6克。共7剂,水煎服,每天1剂,分早晚两次温服。
    二诊:患者服药后头痛症状明显减轻。守前方加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白芷10克。共10剂,水煎服,每天1剂,分早晚两次温服。服药后头痛消失。1个月后随访,患者头痛未再发作。
    按:泻青丸有清肝泻火之功效,本病缘于情绪不遂,肝郁日久化火,循厥阴肝经上扰清窍,瘀血阻滞,故取其化裁为治。泻青丸出自《小儿药证直诀》,由当归、川芎、栀子、大黄、羌活、防风等组成。我将丸剂改为汤剂,于原方基础上去羌活,加柴胡、全蝎,加重行气活血化瘀之力,使肝火平,瘀血去,气机调畅。
案例三
    患者为女性,39岁,一年前开始出现无明显诱因眩晕、耳鸣,恶心、呕吐,曾在其他医院确诊为神经性耳鸣,口服西药治疗,症状略缓解。患者半个月前因情绪紧张出现两颞部持续性胀痛,休息后没有缓解,伴颈背僵痛,耳中时有轰鸣声,偶有眩晕,恶心,自汗,饮食可,睡眠质量差,多梦,舌淡红,脉弦数。
    辨证:肝阳上亢。患者由情志因素肝气郁滞,郁久化热,肝阳亢盛,上扰清空,阳盛阴病而致上实下虚之证。
    治宜:清上导下,调理肝气 。
    处方:菊花20克,桑叶20克,粉葛20克,白芷15克,藁本20克,白茅根30克,连翘15克,薄荷10克,夏枯草30克,荷叶15克,香附15克,乌药10克,黄芪30克,生地黄20克,磁石30克。共7剂,水煎服,每天1剂,分早晚两次温服。
    二诊:患者服药后头痛缓解,头后及左侧颞部仍有间断性胀痛,多汗,不易入睡,脉弦数,舌淡红。守前方加升麻20克,牛蒡子20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珍珠母30克。共3剂,水煎服,每天1剂,分早晚两次温服。
    三诊:患者服药后头痛基本消失,无失眠、多汗、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为巩固疗效,又嘱咐患者服药3剂。
    按:方中桑叶、菊花、薄荷疏风清热、清肝明目;连翘、夏枯草清肝泻火、散结止痛;荷叶升发阳气;粉葛解肌退热;白茅根清热利湿,引浊邪从小便而出;从而达到清上导下之目的;白芷、藁本载诸药上行巅顶;磁石平肝潜阳。患者舌淡,故加黄芪补气,生地黄滋阴。香附、乌药合称青囊丸,用于女性患者处方中能治百病。
    因血压高引起的头痛多用牛蒡子(牛蒡苷有短暂降低血压及轻度利尿、泻下作用),疗效确切。龙骨平肝潜阳,牡蛎潜阳补阴,二药均有收敛固涩作用,故可止汗。珍珠母平肝潜阳,镇惊安神,以助患者入睡。
 (作者为全国名中医)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