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丁 玲
夏季气温飙升,主动脉夹层等心脏疾病也进入高发期。在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内科五病区的手术日,主任张杰及其团队有十几台手术要做。 记者面前的张杰,沉稳内敛,有着一名医者的朴素。从住院医师到科室主任,张杰已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诊疗工作22年。门诊、病房、手术、危重疑难讨论……22年来,张杰始终战斗在临床一线,但他从未忘记自己的医者初心。 体外“开窗”微创治疗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夹层起病急、进展快、致死率高。近期,受气温影响,主动脉夹层呈现多发趋势。 40岁的李先生体形肥胖,患有多年的高血压病,但没有重视,一直拒绝吃药。一天突然胸背撕裂般疼痛,被家人送进当地医院,由于病情危急,后急诊转入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 经检查确诊,李先生是急性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即主动脉壁内膜破裂产生破口,血液通过破口进入主动脉壁,导致血管壁撕裂、分层,形成假腔,血液在撕裂层(假腔)内流动,就像在体内埋了个“不定时炸弹”,血管随时可能破裂,导致患者大出血、猝死。 经过多学科会诊及充分的术前讨论,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值班的张杰决定为患者体外“开窗”微创治疗主动脉夹层。 据张杰介绍,针对此患者,所谓体外“开窗”,就是在体外先把主动脉覆膜支架部分推送出来,在支架的对应位置开一个窗口,再把支架回收进输送系统内,在体内释放过程中将窗口对准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然后再释放主动脉内覆膜支架,这样既解决了左侧椎动脉和肱动脉的供血问题,保证患者脑部和左上肢的正常血运,又完全覆盖了血管夹层内膜破口。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动,经过调理,术后血压也稳定了。 三腔起搏器,让心脏更好地跳动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临床常见的心脏疾病,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特点。对于心衰患者来说,若在合理用药的基础上仍不能有效控制心衰,心脏同步化治疗(CRT)是个不错的选择,它可以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同时大幅降低心衰患者的死亡率。 张杰说,部分患有心肌病的患者,终末期会出现心衰症状,这是因为心电传导到左右心室所需要的时间不一致,长此以往造成心脏结构以及功能的改变,从而发展成心衰。其中部分患者兴奋传导至左心室的时间晚于右心室,即患有左束支传导阻滞,造成左右心室收缩不同步,进而使心脏不能协调有效工作。 植入三腔起搏器,实现左右心室再同步化收缩,其可以同时承担右心房、右心室和左心室的起搏功能,从而增强心脏的泵血功能,明显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张杰曾接诊一位外地年轻男性患者。刘先生因多年扩张型心肌病在当地反复住院药物治疗,但效果不明显,胸闷、气喘、下肢水肿等心衰症状逐渐加重。对于这类患者,过去除了实施心脏移植,临床上并没有办法彻底治愈,只能靠药物尽量维持症状稳定。但往往即使合理用药,患者病情仍会持续加重,心脏不断扩大,发生心源性猝死概率逐渐升高。随着三腔起搏器的出现,这类患者有了新的希望。 结合患者检查结果,心电图提示典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心脏彩超可见左室明显扩大,EF值(反映心脏功能的指标)明显低于正常,经过医疗团队充分讨论,张杰决定为刘先生实施三腔起搏器植入术,术后经过精心调理,合理用药,患者症状明显好转,胸片检查结果显示心影缩小,心脏彩超显示左心室缩小,心功能明显改善,患者顺利出院回家康复。3个月后复查,效果更加明显,患者生活质量大大改善。 肺静脉支架植入,解除多年顽疾 随着房颤射频消融技术的普及,其相关并发症也逐渐受到关注,射频消融后肺静脉狭窄就是常被忽略的并发症之一。 51岁的患者王先生7年前曾因心房颤动在外院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术后又因为发作房扑再次行射频消融术。3月初,王先生因反复胸闷、咯血,在当地医院未明确病因,遂来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就诊。结合患者症状及既往病史,张杰判断其可能存在射频消融术后肺静脉损伤,随即安排肺静脉成像检查,可见左上肺静脉完全闭塞,左下肺静脉开口处重度狭窄。 针对患者病情,张杰邀请心外科专家会诊。大家一致认为,针对患者肺静脉情况,若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则需要切除局部肺叶,对患者损伤较大,且肺静脉剥脱成形术后仍有再狭窄可能。为了获得更加有效且安全的治疗策略,张杰带领医疗团队反复讨论患者的病情,最终决定采用微创介入治疗——肺静脉支架植入术。术后肺静脉CTA示支架位置、贴壁情况良好,原来狭窄、闭塞的肺静脉现在基本恢复正常血流,患者症状也明显好转,生命体征平稳,手术获得成功。河南省目前为止还没有医院和医师开展针对房颤射频消融术后肺静脉狭窄的支架植入技术。在此病例中,综合考虑患者各种因素,最终进行肺静脉支架植入术并获得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