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
PDF版查看  第四版:专版
 
第一版:要闻
 下一版  
严守生命防线 打造生命“绿洲”——访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心脏重症监护室主任郭长英
河南卫生健康系统庆祝建党99周年
新一批援厄特医疗队开始集训
患者心脏横卧膈上 医生妙手复位
《战地日记》入选省“五个一工程”项目
河南明确居民健康素养提升目标
一名整形美容消费者在河南整形美容医院假体博物馆了解假体材料
1
11 1 2020年7月2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患者心脏横卧膈上 医生妙手复位
  本报讯 (记者常 娟  通讯员曹 咏)6月29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姜正明教授团队为一位88岁的老人成功实施经皮主动脉瓣膜置换术(简称TAVI手术)。该患者心脏横卧膈上,心夹角(心脏长径与胸腔纵径之间的夹角)达103度(正常人为30度),并伴有严重心力衰竭、胸廓畸形,是我国TAVI史上横位心角度最大的成功病例。
6月22日,该患者以反复心力衰竭入院,姜正明团队为其进行术前仔细评估,结果显示,患者为二叶式主动脉瓣,钙化极重度且非对称,这些因素不仅削弱径向支撑力,同时大大增加术中出现瓣膜移位、瓣周瘘等风险,尤其是其主动脉弓及升主动脉扩张扭曲、角度呈103度,更加大了瓣膜输送和释放的难度。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多学科通力合作下,姜正明心脏瓣膜团队联合心外科、3D打印中心、体外循环团队、超声科等,针对患者病情进行反复讨论,制订周密的诊疗计划,并进行多次多学科会诊,利用3D模型推演术中手术细节及可能出现的情况。
6月29日,患者被推进手术室。在手术过程中,姜正明团队默契配合,克服重重困难,精确放置瓣膜输送系统并实现成功释放,顺利完成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据姜正明介绍,经皮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是一种全新的微创瓣膜置换技术,在透视下,经股动脉送入约5毫米粗的导管进入主动脉瓣口,放入一个记忆金属支撑的生物瓣膜,瓣膜到位后会恢复记忆,形成人工生物瓣,替换损坏的瓣膜。这种方式不需要开胸、缝合,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耐受性好,是目前心血管领域发展最快最热门的技术。该技术特别适合70岁以上的老年人及70岁以下身体条件差的老年人,特别是有胸部并发症、肾脏疾病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
目前在发达国家,介入手术已成为瓣膜疾病的首选诊疗方式,介入下进行瓣膜置换数量已远超开胸瓣膜手术。该项技术自2010年在我国开展以来,现在全国多家大型医院已经开展。姜正明教授心脏瓣膜团队是我国第一批完整开展该技术的团队,近年来已成功为众多主动脉瓣狭窄、关闭不全患者实施TAVI术,患者最大年龄92岁,最小53岁,术后恢复良好,多数患者术后次日下床,3天~5天出院,复查显示长期效果良好。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