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病防控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二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切除了女童胯骨上的“大包”
漯河开展海鲜冷鲜冻肉市场核酸检测工作
夫妻俩的病同时被治好
疗养院
信阳市中心医院开展端午节主题活动
口罩销售“升温” 药店货源充足
持续二十余年的医患情
危重主动脉夹层患者救治之路
河南省妇幼保健院三代试管婴儿技术阻断罕见病
1
11 1 2020年6月25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持续二十余年的医患情
 

持续二十余年的医患情
本报记者 史 尧  通讯员 邢永田

    “20年前已经看不到我的血管,你手一动,血管通了,我又活了!你就是我的救命恩人!”6月5日,在儿女的陪伴下,88岁的刘老先生来到华中阜外医院,亲手把一面锦旗交到高传玉教授手里,并紧紧握着他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是什么让一位耄耋老人如此激动?20年前,他与高传玉教授之间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感人故事?
    2000年4月29日,河南省首台急诊心脏支架手术成功实施。这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手术,使一位68岁的急性心梗患者死里逃生。这位患者就是刘老先生,而主刀医生就是高传玉。
    那是2000年4月29日下午,68岁的刘老先生突然感到前心后背疼痛,心慌气短。见此情景,同事们赶紧把他送到医院。到医院后,他已经处于休克状态,血压和心率无法维持。高传玉教授迅速判断,这是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急需开通血管救命。
    如今,急诊造影植入支架已司空见惯;但在20年前,第一代裸金属支架刚传入中国不久,全国很少有急诊植入支架的先例,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时间每流逝一分钟,患者死亡的风险就增加一分。在这种情况下,高传玉决定迎难而上,实施急诊手术,为刘老先生成功植入了一枚支架。就这样,河南省首例急诊冠状动脉支架手术诞生了。
    放完支架后,高传玉再三叮嘱刘老先生,要按时吃药、定期复查、健康饮食、合理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刘老先生谨遵医嘱,做得不折不扣。尽管如今已经88岁高龄,但他依然精神矍铄,整天乐乐呵呵,讲话声如洪钟,还时常哼哼小曲唱唱戏。他关心国家大事,每天看“学习强国”,还创作出《潇洒过晚年》《老人有福》等小诗。
    每年夏天,他都会专程赶到医院找到高传玉,对健康状况做全面评估,对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整,并表达对高传玉的感激之情。今年,高传玉不但赶到医院大门口迎接刘老先生,还为他准备了一份珍贵的礼物——两张老照片。照片是2012年4月,刘老先生住院复查时,与高传玉教授等医务人员的合影。看到照片后,刘老先生热泪盈眶。
    而高传玉手中刚刚接过的锦旗上,“医德高尚医术精、绣花匠心治疾病、手到病除显真情”几个熠熠生辉的大字,见证了他与刘老先生20年的医患深情。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