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
PDF版查看  第四版:专版
 
第八版:杏林
 上一版  
艾在端午 祛湿扶阳
香囊配良方 防疫又健康
艾叶
不为良相,则为良医
1
11 1 2020年6月23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艾叶
 

艾叶
□李爱军

   每年的端午节,人们都会在自家门口挂起艾叶,以求平安、祈福辟邪。相传这与预防疾病有关。
    在古代,南方地区有一年雨一直下到端午节,湿气很重。当地很多人身上长疮,一些地方还流行起时疫。由于长期下雨,洪涝成灾,淹没了不少村庄。当地官府认为是江河里有妖怪,才导致河水上涨,戾气横行。
    当地有个叫伍生的人,不仅懂得阴阳五行八卦,还能为老百姓治疗疾病,地方官员就请来伍生商量如何治理水患的方法。伍生对地方官员说:“这河里有条大虫迷了路,需要引导它游回大海,方能风平浪静。”地方官员听了伍生的话后,便组织人员做了12条不同颜色的大龙船,并找来12个勇士掌舵,准备把大虫引向大海。
    端午节这天,江风大作,波涛滚滚,当地群众就用这12条不同颜色的大龙船,在江河里乘风破浪,很快江面就恢复了平静。然而,船上的勇士们回来后,有的遍体鳞伤,有的昏迷不醒。
    伍生对地方官员说,这是勇士们与大虫搏斗受的伤。为了防止大虫再回来伤人,伍生让家家户户都在门口挂上艾叶,同时,用艾叶熬水洗澡,这样就不怕大虫了。因为艾叶有特殊的味道,能驱蚊避虫、可预防和改善皮肤瘙痒,让人保持清醒的头脑,让大虫不敢靠近。此后,大虫再也没有来过,更神奇的是很多之前身上长疮的老百姓,自从用艾叶熬水洗澡后身上不痒了,也不痛了,伤也慢慢开始恢复,头脑浑浊不清的人也渐渐头清目明。地方官员和老百姓都很感激伍生,并将端午节用艾叶熬水洗澡这一习惯保持下来。
    从此以后,这里再也没有发生过洪涝灾害,每年的端午节,人们也自然而然地在门口挂起了艾叶,并用艾叶熬水洗澡来祛除疾病。从此,端午节挂艾叶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下来。
    艾叶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别名艾、艾草、艾蒿等,以湖北省蕲春县产者最佳,又称蕲艾。艾生长于路旁、草地、荒野等处,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每年夏季花未开、叶茂盛时釆摘,除去杂质,晒干或阴干,生用、捣绒或制炭用。
    《本草纲目》记载:“(艾叶)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中医认为,艾叶味辛、苦,性温,归肝、脾、肾经,具有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等功效,常用于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崩漏经多、妊娠下血、皮肤瘙痒等。
    艾叶气香味辛,温可散寒,能暖气血而温经脉,为温经止血之要药。若治疗虚寒性出血、崩漏,艾叶常与阿胶、白芍、地黄等配伍;若治疗清热凉血,艾叶常与地黄、荷叶、侧柏叶等配伍;若治疗月经不调、痛经、宫寒,艾叶常与香附、川芎、白芍、当归、吴茱萸、肉桂等配伍;若治疗胎动不安,艾叶常与桑寄生、阿胶等配伍。
    艾叶可捣绒,制成艾条、艾炷等熏灸体表穴位,能温煦气血,透达经络,为温灸的主要原料。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艾叶能明显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艾叶油对多种过敏性哮喘有对抗作用,具有明显的平喘、镇咳、祛痰作用,对子宫平滑肌有兴奋作用。艾叶水浸剂或煎剂对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等多种致病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作者供职于郑州广安中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