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 李 伟 骨折是常见病之一,其恢复的过程比较漫长,大致可分为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3个重要时期,也称为骨折康复的“三部曲”。 复位 骨折后,大多数人会出现骨折端移位(俗称错位),因此,第一步就是要将骨折复位。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如果骨折没有移位或移位不多,不复位不影响愈合和功能,一般可以跳过第一步直接进入第二步——固定。 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骨折的部位、程度以及患者的要求去确定复位的方法。如果骨折移位较大,中医骨伤科医生通常会进行手法复位(俗称“捏骨头”。这是中医的独特疗法)。其优点是创伤小、花费少,骨折愈合较快;缺点是骨折不一定能解剖复位。 开放性骨折大多只能选择手术治疗。 固定 骨折初步愈合至少需要一个月。在此过程中,为了防止骨折再错位,就要进入第二步——固定。 固定可分为内固定和外固定两大类。 无移位骨折或经过手法复位的骨折一般选用小夹板、石膏或支具等进行外固定。对于有些容易移位的骨折,医生有可能选用经皮穿针、用外固定架进行外固定。 对于经过切开复位的骨折,医生通常同时使用接骨板等进行内固定,或使用外固定架进行外固定;如果骨折比较稳定,一般可以不用外固定,可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如果骨折不稳定,则需要配合石膏、支具等进行外固定。 功能锻炼 骨折对得好、长得好,只是成功的第一步,要想完全康复就要进行功能锻炼。功能锻炼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肿胀的消除和骨骼愈合,还能防止肌肉萎缩。其实,功能锻炼始终贯穿在骨折初发到完全康复的整个过程中,并不是单纯的一步。 骨折早期:伤后1周~2周内,患肢局部肿胀、疼痛,容易再发移位,筋骨正处于修复阶段。此时,患者应在骨折部位上下关节不活动或轻微活动的情况下,多做患肢肌肉的舒缩锻炼。例如前臂骨折时,可做抓空握拳及手指伸屈活动,上臂仅做肌肉舒缩活动,而腕关节、肘关节不活动等。 骨折中期:2周以后患肢肿胀基本消退,局部疼痛逐渐消失,瘀未尽祛,新骨始生,骨折部日趋稳定。为了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患者除继续进行患肢肌肉的舒缩锻炼外,还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骨折部位上下关节的屈伸等锻炼。动作应缓慢,活动范围应由小到大,接近临床愈合时应增加活动次数,增加运动幅度和力量。例如股骨干骨折,在夹板固定及持续牵引的情况下,患者可进行撑臂抬臀,举屈蹬腿,伸屈髋、膝关节等活动;胸腰椎骨折患者做“飞燕点水”“五点支撑”等活动。 骨折后期:骨折已初步愈合。此时,锻炼的目的是尽快恢复患肢关节功能和肌肉力量。功能锻炼的方法常取坐位、立位,以加强伤肢各关节的活动为重点。在功能锻炼期间,患者可同时进行热熨、熏洗等。部分患者功能恢复有困难时,或已有关节僵硬者可配合按摩、推拿手法,协助达到活血舒筋活络的目的。 功能锻炼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锻炼的次数由少到多,时间由短到长,幅度由小到大,以患处不痛为原则,切忌用力过猛、过大等,防止骨折部位再次发生断裂、移位。
个人简介 李伟,主任中医师,教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郑州院区膝部损伤科主任中医师,中国初级创伤救治(PTC)培训教师、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中医药教育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委员;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系统掌握了各部位创伤的中西医诊疗方法,擅长应用中西医疗法治疗骨关节损伤、骨关节和脊柱病变等疑难疾病。多年来,李伟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7部,获河南省中医药科学技术成果奖一等奖1项,曾获得“洛阳市五一劳动奖章”、中华医学会“人文医学荣誉奖”,被评为“洛阳市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河南省卫生应急先进个人”“河南省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