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文化
 
第二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他们为武汉拼过命
韩传恩:坚决打赢危重患者救治攻坚战
张建宏:用“心”抗疫
周正:坚守 为了每一位重症患者
王瑞:我们和患者并肩战斗
邵青青:“邵三管”是这样来的
1
11 1 2020年4月23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邵青青:“邵三管”是这样来的
 

邵青青:“邵三管”是这样来的

    我所在的河南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主要在武汉青山方舱医院工作。随着治愈患者人数增多,留在舱里的患者情绪难免会有些焦躁,需要心理疏导。
    于是,我产生一个想法,如果能够用一个小物件儿让患者寄托希望和放松心情,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于是,从2月16日至2月26日,我趁着休息时间,叠了200只千纸鹤。每一只千纸鹤上面都写了不一样的祝福、不一样的心愿。
    2月27日,我为患者发放千纸鹤时,患者的反应令我震撼,不仅仅是感谢,很多人都激动得哭了,其中一位叔叔说:“我会把千纸鹤放在最贴身的衣物口袋里保存,我们赶紧康复,你们医护工作者早日平安回家。”还有一位阿姨拉着我的手说:“明天我就出院了,出院前能收到你送的礼物,能再见一次你工作时的背影,我很满足,特别想见见你去掉口罩的样子,如果可以,我们相约明年武大樱花树下再见。”
    “邵三管”的称呼,和我在武汉的分工有关,我是护理第四大组总感控负责人,除完成舱内的护理工作外,还负责所有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以及舱内所有关于感染问题的处理工作。
    穿脱防护服是防护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每次进舱前,按照流程穿好防护服时自己先检查,然后我再挨个检查审核。既然身为感控总负责人,就要对每一位队员负起责任,这是我工作的“铁规”。
    有一次,一名队员的护目镜鼻子两旁有一点儿漏气,如果不细看根本发现不了,他自己感觉没问题,但要求他重新更换。虽然已经穿好整套防护服,再重新更换护目镜会比较麻烦,但这绝对不能将就,必须严格执行。当时我态度很严肃,当着医护小组人员的面,让他重新穿戴防护服和护目镜,并告诉所有人员:“这是第一道关,必须重视,有一项穿戴不合格,就不能进舱工作!”
    时间久了,大家都养成了很好的习惯,每次无论进舱还是出舱,都会自觉找我审核检查,这样我也感觉更放心。在生活中,我也这样严格要求。驻地酒店所有地面都要划分好清洁区、缓冲区、污染区,消毒到位,我隔三岔五会突击检查,看看大家是否按照要求执行。
    就这样,我获得了一个称呼——“邵三管”:管天、管地、管空气。无论是院士还是院长,进舱都得接受我的监督,做好防护,是为管天;在住处,所有地面都要按清洁区、缓冲区、污染区划分好,消毒到位,是为管地;不让一个病毒存活在空气中害人,是为管空气。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