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军
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及同属多种植物干燥的花蕾或初开的花。中医认为,金银花味甘、性寒,归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能。金银花常用于治疗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等。 《本草纲目》中记载:“治一切风湿气及诸肿毒,痈疽疥癣,杨梅恶疮,散热解毒。”《本草拾遗》中记载:“主热毒血痢水痢。” 金银花又称二花、银花、双花、忍冬花等,主产于河南封丘、新密,山东临沂等地。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每年初夏花开放前采摘,阴干,生用、炒用或制成露剂使用。 炮制方法 金银花:取原药材,除去梗、叶杂质,及时晒干或烘干,即得。生品具有疏散风热、清泻里热作用,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温病发热、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等。 金银花炭:取金银花,置于锅内,用中火炒至表面焦褐色,喷淋少许清水,熄灭火星,取出,摊开放凉后即得,具有清热毒止血痢的作用。 功效与应用 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功效。金银花,甘、寒,清热解毒,散痈消肿,为治一切内痈外痈之要药。治疗痈疮、红肿热痛,常与皂角刺、穿山甲、白芷等配伍,可单品煎服,也可用药渣外敷患处;治疗疔疮肿毒,患处坚硬者,常与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等配伍;治疗肠痈腹痛者,常与当归、地榆、黄芩等配伍;治疗肺痈咯脓血者,常与鱼腥草、芦根、桃仁等配伍。 金银花,既芳香疏散,又善散肺经热邪,透热达表。治疗外感风热、头痛、咽痛口渴,常与连翘、薄荷、牛蒡子等配伍;治疗热入营血、舌绛神昏、心烦少寐,常与生地黄、黄连、水牛角等配伍;治疗暑温、发热烦渴、头痛无汗,常与连翘、香薷、厚朴等配伍。 金银花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效。治疗热毒痢疾、下痢脓血,常与黄芩、黄连、白头翁等配伍,以增强止痢效果。 此外,金银花可用于治疗咽喉肿痛、小儿热疮及痱子等。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金银花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金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等有较强抑制作用;对钩端螺旋体、流感病毒及致病霉菌等多种病原微生物有抑制作用;金银花煎剂有促进白细胞吞噬作用;有明显抗炎及解毒作用。该药还具有一定降低胆固醇作用。另外,大量口服金银花提取物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有预防作用,对中枢神经也有一定的兴奋作用。 (作者供职于郑州广安中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