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认为,脐为人体先天之命蒂,位居腹部中央,是胎儿吸收母体营养物质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途径。《医学原始》记载:“人之始生,生于脐与命门,故为十二经脉之始生,五脏六腑形成之根底也。”脐者,肾间之动气也,气通百脉,布五脏六腑,内走脏腑经络,使百脉和畅,毛窍通达,上达泥丸,下至涌泉。清代吴尚先曾盛赞脐灸疗法曰:“神奇变幻,上可以发泄造化五行之奥蕴,下亦扶危救急层见叠出而不穷。且治在外则无禁制,无窒碍,无牵掣,无沾滞。世有博通之医,当于此见其才。” 脐是人体先天之本源,因脐通百脉,故脐治百病。通过脐灸,可补虚泻实,治标固本。经脐部艾灸,可不经过消化道吸收和肝脏分解以及肾脏排泄,便能直接作用于体内及病灶部位。脐灸有供热、传热、聚热、散热的快速反应,又有疏通经活络的效果,既能沟通表里上下,加速气血运行,又能安五脏、平六腑、养胃气、守元气、保精气、提神气、驱邪气,把体内有害毒素排出体外,起到未病先防的作用。 脐灸的临床功用及适应证非常广泛。脐灸对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均有疗效,并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可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皮肤科等100多种疾病的治疗。
优势
一、脐疗的功用以及适应证非常广泛,对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均有作用。 二、精选全麦面粉及优质陈艾。 三、使用简便、安全、无毒副作用。 四、针对个人情况不同,配备多种处方,笔者所在医院特制的中药脐灸药粉,一般治疗6次为1个疗程,具体根据患者情况辨证用药。

适应证 一号方:止咳化痰,降气平喘(咳嗽、咯痰、胸闷气喘者)。 方药:丁香、半夏、麻黄等。 二号方:补气健脾,和中止痢(腹泻,便秘,消化不良者)。 方药:黄连、党参、山药等。 三号方:补脾固卫,益气固表止汗(免疫力低下者)。 方药:黄芪、防风、白术等。 四号方:温阳散寒,活血止痛(痛经、月经不调者)。 方药:白芷、红花、益母草等。
禁忌证
一、女性妊娠期。 二、施灸部位皮肤破溃者。 三、有严重过敏体质者,尤其对艾绒、部分中药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
一、施灸后当天不宜洗澡。 二、灸后清淡饮食,宜多饮水。 三、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 四、灸后敷贴保留药粉2小时。
(文图由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特色技术护理门诊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