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三版:临床荟萃
 上一版    下一版  
河南省新冠肺炎患者血液检测样本保存管理方案
拉得出顶得住 我们是能打胜仗的“绿衣天使”
1
11 1 2020年3月5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拉得出顶得住 我们是能打胜仗的“绿衣天使”
 

拉得出顶得住 我们是能打胜仗的“绿衣天使”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抗疫纪实
通讯员 朱晓红 方听政  本报记者 王明杰  文/图

自2020年1月中下旬开始,一场由武汉始发并蔓延至全国的新冠肺炎疫情不期而至。信阳作为武汉的毗邻地区,不可避免地成为疫情“重灾区”。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作为该院的“窗口”科室,理所应当地成为抗击疫情的先锋部队。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朱桂华是科室里第一个了解疫情情况的人。在医院党委开完应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部署会后,曾经参加过2003年“非典”临床救治工作的他,意识到此次疫情非同小可,回到科室后与护士长曹蕾迅速将会议内容及要求传达给科室每一位在岗职工。
那时,春节临近,科里有不少人已经做好了假期安排。朱桂华以自身为例,讲述了自己年轻时经常因为值班而放弃节假日与家人团聚的机会,虽少了很多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却也因此迅速成长,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一番入情入理的话,将科室所有工作人员迅速拧成了一股绳。大家当即表示:服从医院安排,放弃休假,随时待命!

   我们是光荣神圣的120急救人
    农历除夕(1月25日)当天,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医生袁德伟、护士吴明鑫放弃了自己本应下夜班休息的时间,主动加入了在信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指示下成立的专门转运发热患者的120出诊班;曹蕾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她的爱人是该院的临床医生),将孩子送回父母家,主动请缨,在除夕负责转送疑似患者;120司机于洪涛更是24小时连轴转,以确保转运车辆的正常运行……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在关键时刻拉得出、顶得住,并圆满完成了信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布置的任务,受到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市120指挥中心的高度赞扬!
    我是共产党员,让我去
    随着疫情的发展,确诊患者逐渐增多,需要市内各医疗单位抽调医务人员增援信阳市传染病医院(信阳市第五人民医院)。
    在接到通知后,急诊科护士李攀、郭瑞主动请缨,其中郭瑞成为最早支援兄弟单位的支援团中的一员。“我是一名党员,就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郭瑞动情地说。随后,急诊科男护士方听政也主动请战,去了信阳市第五人民医院专门收治危重患者的ICU(重症监护室)。“我是一名党员,让我去最危险的地方!”朴实的话语,既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担当,又是附属医院急诊人的真实写照!同时,周玉、雷海霞、邹艳梅3位急诊科医生进入该院发热门诊,护师宋晓丽去该院隔离病区工作。
    攻坚克难,我们是抗疫的排头兵
    防护物资紧缺,没有N95口罩就戴普通医用口罩,没有防护面罩就用放射胶片代替,克服一切困难,创造一切条件也要上。大家没日没夜、任劳任怨,忙碌中忘记了吃饭,有时只能吃方便面、饼干来充饥,却没有一人退缩、没一人叫苦叫累。疫情形势严峻,转运高度疑似及确诊患者的任务就自然而然地落到了急诊团队的身上。
    据统计,自1月22日起,急诊120共接诊高度疑似病例70多例,其中最多的一夜出诊4趟,共接回了9名从武汉返回的发热患者。
    急诊科所有一线值班人员几乎每天都在接触并处理发热患者和疑似患者。一次次警铃声响起,一次次穿脱防护服、隔离衣,一次次与高度疑似患者近距离接触……急诊人肩负使命、负重前行,绝不退缩!在处理一位高度疑似患者时,为了筛查取样,曹蕾身先士卒,不顾危险,协助检验科马勇主任为患者抽取血样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感谢!
    信阳市首例确诊新冠肺炎孕妇紧急剖宫产的当晚,为了保证安全,朱桂华和值班护士王英带着急救设备,一直在手术室外守候。
    凌晨2时许,孕妇剖宫产下一名男婴,返回隔离病房后突然出现严重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急剧下降。朱桂华迅速进入隔离病房,协助值班医生抢救。凌晨6时许,产妇终于转危为安!第三天,产妇需要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时,值班医生袁德伟二话不说,不顾自身危险,立即赶到留观病房,穿好防护服为患者成功连接上呼吸机并严密监护患者,直至患者病情稳定后才离开。
    截至目前,母子均平安,且母亲已从信阳市第五人民医院痊愈出院。
    慷慨解囊,我们是一群最可爱的人
    灾疫无情,人间有爱。疫情期间,各种医疗物资紧缺,急诊科当然也不例外。
    关键时刻,朱桂华的爱人付小莉女士无偿捐赠了8个红外线体温仪,为门诊发热检测点解了燃眉之急。
    在信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支援的郭瑞也心系医院,把亲戚给她寄的100个N95口罩、10套防护服、10个护目镜,全部通过科室捐给医院。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医生韩斌也通过网络购买了500个N95口罩,准备无偿捐献给医院。后来,虽然由于物资紧缺、快递停运等原因未能实现,但他的“善举”依然受到了同事们的一致赞赏……
    佳音初传,胜利在前方
    2月2日上午,传来好消息,信阳市第一批3名确诊患者经过信阳市第五人民医院的精心治疗后,符合治愈标准,可以出院回家。经信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王亚玲主任批准,专门指派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120救护车护送3名痊愈患者回家。
    接到任务后,曹蕾、韩斌和于洪涛3人一起,历经3个多小时,终于将3名痊愈患者分别安全送到各自家中。同时,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病房还承担起了核酸检测阴性但肺部仍有感染的患者的留观救治工作,迄今为止已成功治愈患者十余例。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是信阳市120急救调度单位之一,有一支技术过硬、作风优良、有着精湛技术和丰富抢救经验的急诊专业队伍,并于去年被信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授予信阳市临床医学重点专科。
    值此危难之际,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全体医务人员,在医院党委的带领下临危受命、坚守前线、不辱使命,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和救治工作;在默默地付出着、奉献着甚至牺牲着,但这就是急诊人的职责所在,义不容辞!愿春暖花开、山花烂漫时,疫情过去,胜利来临!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