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专版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八版:杏林
 上一版  
养正辟邪防疾病
科学食疗 增强抗病能力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我们应该怎么做
病毒无情 人间有爱 送血救人刻不容缓
疫情就是命令 防控就是责任
1
11 1 2020年2月4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我们应该怎么做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我们应该怎么做
□王祖龙

   冬春时节,正是呼吸道传染疾病的高发期。近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牵着全国人民的心。对于此类具有强烈传染性和引起流行的疾病,除采取不出门、勤洗手、戴口罩等有效预防措施外,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对于普通人群来说,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不妄进补。很多人认为,冬季天气寒冷,风寒之邪多见,加上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产生了恐惧心理,就开始大量进食补品。《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记载:“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冬季主要在于闭藏,而不宜外泄,过量进补反而导致身体状态失衡,甚至形成病态。另外,过量使用补阳、补气之品会导致体内精气外泄,造成“冬不藏精”。
    那么,人们应该如何进补呢?《黄帝内经》中有“秋冬养阴”之说,再加之北方冬季天气干燥,时常出现大风天气,所以滋养阴精是冬季养生的重点,最好多吃白菜、银耳、木耳、枸杞、梨、猕猴桃等;煮粥熬汤时,可以酌情加一些沙参、黄芪、麦冬,但不宜大量食用;少吃辛辣厚味、烧烤油炸的食物。此外,中医重视辨证论治,故在进补前,应当了解自己的体质。平时胃肠功能较差、脾胃运化不足的人,则不宜盲目食用滋补食物,应先调理脾胃。
    第二,不过度饮食。《黄帝内经》记载:“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这充分说明食饮有节的重要性,食饮有节是指饮食应注意节制、节律、节度。
    节制是指饮食不可过饱或者过饥,不宜暴饮暴食或者嗜食辛甘肥厚之味,以免损伤脾胃。
    节律是指一日三餐应有规律,规律进食可使脾胃运化食物的功能保持正常,促进食物得到充分消化和吸收。
    节度是指饮食有节度。如今,食品丰富,种类齐全,人们进食应比例恰当,膳食平衡。《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记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明确指出粮食、蔬菜、肉类、果品等为膳食的主要组成部分,这说的是种类齐全;其中又以粮食为主食,肉类为副食,蔬菜、果品为补充,这说的是比例恰当。
    冬季,天气寒冷,不少人喜欢吃麻辣火锅,想让身体出汗,殊不知这耗散人体的阳气。结合多年诊疗经验,我认为,冬主闭藏,人们应该以补养阴精为主,切不可盲目食用大热之品,过度发汗会耗伤阴津、阳气。
    第三,不妄劳作。冬季,人们应早睡晚起。在寒冷的冬季,应该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早睡晚起有利于人体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积蓄。冬季,肾脏像水一样开始潜藏、凝滞,人体阳气内收,精气固藏,只有遵循自然界的规律,才不会干扰自身潜伏的阳气。
    近日,天气多变,不宜频繁外出,一是避免感染传染性疾病,二是防止风寒之邪侵袭人体。老年人不宜在大寒、大风、雾霾中锻炼身体,避免受寒,谨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对于疑似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人群,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不紧张,不逃避,不到公共场所活动,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黄帝内经》记载:“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疑似感染疾病的人群,此时正气不足,抵抗外邪之力较弱,故不宜到人多的公共场所活动。此外,人们不宜过度恐慌,增加心理负担,以免加重症状。
    二是疑似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人群,应立即戴上口罩到指定医院或者发热门诊就诊,症状重的可以打电话通知卫生部门,按医院要求进行隔离、诊断治疗。我深信,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各级医疗机构积极开展诊疗服务,定能控制疫情。
    医务人员应积极治愈患者、切断传染源;积极参加防控培训,掌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常见症状、诊断方法、上报程序、转诊流程和阻断传染规则等;正确指导疑似患者就诊、转诊和治疗患者;严格执行防护程序,发现疑似传染者要及时隔离观察。在饮食方面,可适当选择增强人体活动机能、提高抗病能力的食物。
    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要做到不恐慌、不造谣、不传谣,科学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我深信,在国家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控制疫情,取得胜利!
    (作者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