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专版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二版:动态
 上一版    下一版  
他们每天奔波200多公里
郏县中医院发挥中医优势 加强疫情防控
南阳首例治愈患者出院
全城搜索好姑娘
非常时期 坚持献血
医药卫生报社拟领取新闻记者证人员名单公示
负压病房的五个日夜
“作为科主任我必须冲锋陷阵”
“没时间去想是否害怕”
防疫宣传小视频受欢迎
1
11 1 2020年2月4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负压病房的五个日夜
 

负压病房的五个日夜
本报记者 刘永胜  通讯员 邓江海 张随山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也牵动着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每个医务人员的心。对该院新建成投用的负压病房的值班人员来说,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1月23日17时25分,该院东花坛院区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站的电话铃声响起,是手术室打来的,有一位47岁男性患者,有武汉亲属接触史,需要转到负压病房,请马上准备!
    这是此次疫情以来,负压病房要接待的第一位“患者”。按照之前的防控安排,值班医生黄璐很快向同样值班的王凤英主任做了汇报。准备物品,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全副武装后,按照事先演练的路线,“患者”经专用通道被直接送到了隔离病房。
    “患者”来了,谁去上特护?“我去!我去!”护士们一个个都攥紧了拳头。最终,焦瑞娜护士长和冯艳红护士带头承担起了隔离任务。
     “长时间饥渴难忍,面临嘴唇干裂等异常情况,需要有超乎常人的意志才能胜任。”回忆起前几天的经历,焦瑞娜说。
    1月24日,经过专家组会诊,这位患者解除隔离转回普通病房。
    1月25日,负压病房的电话铃声再次响起。来了第二位隔离患者,一位71岁的女性,体温38.1摄氏度,同样有武汉亲属接触史。
    为了减少人员接触,做到安全防护,李承文、董卫冬、王露3位年轻的护士勇挑重担,肩负起了护理工作。
    1月26日18时,王露开始进负压病房接班。同事杨晓静细心地为她整理防护服,拉紧拉链,再三叮嘱一定要做好防护。“加油!”王露右手握拳高举,她是为患者加油,也是为自己鼓气。
    1月28日10时20分,患者被解除隔离,转回普通病房。
   “具有224年历史的洛阳正骨医院,有着光荣的救死扶伤经历,不仅参与了唐山大地震伤员救治,还赴汶川地震灾区救治伤员,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面前,我们一定要体现出担当!”该院院长李无阴说。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