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伟涛
肉瘤是人体肌肉、结缔组织中的原发性恶性肿瘤,也就是除了皮肤、黏膜、淋巴造血组织以外的几乎所有恶性肿瘤的统称。因此,它就是一种癌症,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极大的威胁。
软组织肉瘤是一组源于黏液、纤维、脂肪、平滑肌、滑膜、横纹肌、间皮、血管和淋巴管等结缔组织的恶性肿瘤,从婴儿到老年人均会有发病概率,多发于成年人。 软组织肉瘤形态、大小等差别较大,并且多是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患者发病后,不仅病情发展迅速、病程短,而且还存在血行转移、淋巴系统转移等严重后果。
软组织肉瘤主要治疗方法
目前,软组织肉瘤首选的治疗手段是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措施。 由于多数软组织肉瘤不能靠药物达到彻底清除的目的。因此,手术仍是目前软组织肉瘤局部治疗的首选和最重要的治疗手段。手术最好在具有专业技术水平的相关科室进行,达到一次性彻底切除的目的;否则,盲目地进行切除容易导致肿瘤残留和复发,还会加速疾病的进展和转移,甚至导致患者丧失治愈的机会。所谓的“斩草除根”,用在软组织肉瘤的手术治疗上最为恰当。 软组织肉瘤最常用的化疗药物有哪些
抗软组织肉瘤的化疗药物中,多柔比星和异环磷酰胺应用最广泛。一线化疗方案推荐多柔比星和阿霉素,用药方法为75毫克/平方米,静脉注射,每3周1次。不推荐增加多柔比星和阿霉素的剂量密度或序贯,除异环磷酰胺以外的其他药物。多柔比星和阿霉素对软组织肉瘤的有效率在20%~30%。 异环磷酰胺用药方法为8克~10克/平方米,静脉注射,每3周1次,单药的有效率为20%。比较以异环磷酰胺与多柔比星和阿霉素为基础的化疗方案,两者在疾病控制率和患者总生存率上没有明显区别。 一线化疗失败后的软组织肉瘤有没其他有效的药物治疗呢?目前没有公认的二线化疗方案。对于一线化疗已使用过多柔比星和阿霉素与异环磷酰胺方案的患者,且疾病控制超过1年,可以再次应用原方案治疗。
其他化疗方案
吉西他滨是平滑肌肉瘤和血管肉瘤的二线化疗药物
达卡巴嗪是平滑肌肉瘤和孤立性纤维瘤的二线化疗药物。
艾瑞布林是平滑肌肉瘤和脂肪肉瘤的二线化疗药物。
吉西他滨联合多西他赛为平滑肌肉瘤和未分化多形性肉瘤的二线首选化疗方案。
软组织肉瘤常用的靶向药物有哪些
所谓的靶向治疗,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该位点可以是肿瘤细胞内部的一个蛋白分子,也可以是一个基因片段),来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药物进入体内会特异地选择致癌位点来结合并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而不会波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分子靶向治疗又被称为“生物导弹”。 传统细胞的毒类化疗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胞增殖,从而产生抗肿瘤作用,但毒副作用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靶向药物治疗既具有较高的临床获益率,且副作用较传统化疗轻,患者耐受性好。目前,国内已有多种药物应用于软组织肉瘤的治疗。 针对软组织肉瘤的靶向药物有:特异性靶向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细胞增殖相关受体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药物,如培唑帕尼、瑞戈非尼、拉罗替尼、伊马替尼、索拉非尼、舒尼替尼、克唑替尼,抗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抗体、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和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抑制剂等,可用于特定亚型肉瘤的治疗。一些相关药物的临床试验也正在进行中。 国内研发的靶向药物有阿帕替尼、安罗替尼等,而且安罗替尼已被我国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为治疗复发或转移软组织肉瘤的唯一靶向药物。在国外培唑帕尼是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的唯一较为广谱的治疗软组织肉瘤的口服小分子靶向药物,但国内并没有获批和上市。 靶向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疲劳、腹泻、恶心、体重减轻、高血压、转氨酶升高、食欲不振和肤色以及毛发改变。罕见的不良反应有血栓、气胸、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因此,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肿瘤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