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动脉粥样硬化 关注老年病 ——访南阳市中医院老年病科主任、糖尿病专家王小青 本报记者 乔晓娜 通讯员 李 政 文/图
记者:动脉粥样硬化是怎么发生的呢? 王小青:在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中,最重要的是高血压病、高脂血症、抽烟。其他因素还有肥胖、糖尿病、运动不足、高龄、家族病史、脾气暴躁等。此外,大量摄入油腻性食物和富含胆固醇的食物,也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主要原因。 记者: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王小青: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可以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待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会发生相应的症状。 一般而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心功能不全等。脑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眩晕、头痛、昏厥等脑缺血症状,进一步发展,可导致思维迟钝、记忆力减退、手指颤动、行动不灵,甚至发生老年性痴呆;还可引起有关部位的脑梗死或脑出血。肾动脉粥样硬化可有夜尿多、顽固性高血压病、肾功能衰竭的症状。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消化不良、便秘等症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下肢发凉、麻木等症状,严重者可有持续性疼痛,甚至足趾坏死。 记者:动脉粥样硬化怎样治疗? 王小青:西医方面,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有扩张血管、降血脂、抗血小板聚集和黏附的药物及溶血栓的药物;对狭窄或闭塞者,可施行再通、重建或旁路移植等外科手术。 中医方面,可辨证论治。肝肾亏虚,表现为体倦乏力、腰酸腿软、耳鸣眼花者,可用首乌延寿丹加减,以滋补肝肾;脾虚痰湿内阻,表现为四肢倦怠、腹胀纳呆、大便溏泻、形体肥胖、口中常有黏腻感者,可选用温胆汤加减,以健脾化痰;肝火上炎,表现为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口干、大便干结且多合并有高血压者,治疗应以清肝泻火为主;瘀血阻络,表现为胸闷、胸痛时发,舌质紫黯者,治疗应以活血化瘀为主。 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单方验方治疗。形体偏胖,口中常有黏腻感,可用山楂5枚,苍术、白术各15克,陈皮6克,共煎水代茶饮;常发心前区闷痛、舌质紫黯者,可用山楂1000克、桃仁60克打碎,一起放入锅中,水煎2次,去渣合汁2碗,将汁同蜂蜜250克共盛瓷盆中,加盖,上锅隔水蒸1小时,离火冷却,装瓶备用,每日2次,每次1匙,饭后开水冲服。 实验证明,针刺也能降低血脂,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在临床上,针刺治疗以健脾化湿、疏肝利胆为主。 记者:动脉粥样硬化怎样预防? 王小青:45岁以上是人生的一个高危期,此时极易出现心血管疾病。面对动脉粥样硬化这个“不速之客”,我们一是要合理饮食,提倡食用低脂肪、低胆固醇、清淡和富有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合理饮食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条件。二是要加强锻炼。适当的体育活动会降低血液中的脂质,控制体重增加。中年以后,尤其是脑力劳动者必须坚持不懈参加体育锻炼,可适当散散步,打打太极拳、练习八段锦等。三是要劳逸结合。生活、工作要有规律,不要过度紧张和劳累,保持平静而乐观的情绪,保证充分睡眠。四是要戒烟、忌嗜酒。五是要控制体重。肥胖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发病因素,肥胖者必须注意饮食的合理性,减少脂肪及糖类的摄入量,增加运动,把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或偏低一些。六是要积极治疗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的疾病。凡患有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以及肝、肾和内分泌疾病者,应及时治疗,以免继(并)发本病。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有研究发现,只要采取积极合理的预防和干预措施,90%以上的动脉粥样硬化是可以避免的。让我们从此刻起,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关爱血管健康,关注老年病,拥有幸福晚年!
专家简介 王小青,主任医师,南阳市中医院国家级重点专科老年病科主任,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南阳市第六批技术拔尖人才,南阳市2016年“最美医生”;1991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现为河南中医药大学),进修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现为河南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委,河南省医学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南阳市医学会起搏与电生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阳市医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她擅长治疗糖尿病及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各种复杂老年病,如喘证、汗证、水肿、便秘;老年冠心病、顽固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急慢性心功能不全;高血压病;各种心律失常等。她已在国家级及省级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获得南阳市科技成果奖二等奖6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