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南阳聚焦
PDF版查看  第四版:专版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一版:要闻
 下一版  
12月31日零时起,全省公立医院全面取消医用耗材加成
河南实现国家级贫困县中医医院帮扶全覆盖
呼吸内镜医师有了专业培训基地
河南评出眼科医疗技术创新奖
克莱的手术经历能够避免吗?
老马和他的防艾同伴们——2019年“防艾专家进校园”活动侧记
1
11 1 2019年12月17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老马和他的防艾同伴们——2019年“防艾专家进校园”活动侧记
 

本报记者 朱晓娟

“哎,老马,您穿得好帅气,换上正装啦!知道这是2019年的最后一站,隆重出席呀!”大家口中的老马就是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研究所副主任医师马彦民。作为身经百战的防艾专家,他以风趣幽默、通俗易懂的语言,征服了大学校园里无数“帅哥靓妹”。
12月13日上午8时许,在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音乐厅,几位防艾专家与医药卫生报社工作人员、学院志愿者开始忙碌了:对接访谈词、现场制作红丝带、准备好宣传品及奖品、调试液晶屏和话筒、布线、安排座椅……一切准备就绪后,大家共同等待2019年最后一站——第十五站“防艾专家进校园”活动开场。
专家感悟
与马彦民一同前来的还有学生们口中的“知心大姐”——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刘征,这是她第七次参加这项活动了。
谈起过往,刘征记忆犹新:“每参加一次活动,都会有不同的感触。从南阳师范学院的开头一炮、河南大学留学生的积极参与,到最后一站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场内场外参与互动的人越来越多。”
参与当天访谈的专家是被同学们誉为“爱心爆棚”的郑州市郑东新区管委会社会事业局疾控科科长杨松芹。先后参与8次活动的她告诉记者:“记得第一次参加校园防艾访谈活动时,紧张、激动、担忧复杂的情绪让我很不安,但是学生们求知的眼神以及争先恐后抢答问题的状态,更有几位同学主动找到我说‘老师,您讲得太好了’,还主动加我的微信咨询相关问题,让我备受鼓舞,激励我积极参与后续的几次活动。”
2019年,为了进一步普及防艾知识,提高青年学生的防艾意识,有效预防和减少艾滋病的传播,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开展了“防艾专家进校园”活动,在医药卫生报社、省市专家、相关地市和高校的支持下,3月29日~12月13日,先后走进南阳理工学院、河南大学、周口师范学院、许昌学院、安阳师范学院、信阳师范学院、商丘工学院、南阳师范学院、郑州商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城建学院、平顶山学院、河南财政金融学院、鹤壁职业技术学院、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通过座谈、有奖问答、直播抢答等,线上线下参与人员近百万人次,提高了青年学生的防艾意识和防艾能力。
活动效果
“我们建立了郑州市高校艾滋病联防联控机制,组建了郑州市高校青年学生艾滋病讲师团,形成了志愿者参与高校艾滋病防控格局,在高校掀起了‘我的青春我做主、志愿防艾我先行’等一系列活动。”刘征说。
参与活动较多、被同学们誉为豪放型接地气专家的开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专家孙洁说:“随着活动的开展,河南各地防艾部门、各个高校纷纷采取不同形式开展防艾宣传活动。在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我开场提问了几个艾滋病防治问题,欣喜地发现同学们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提高了、知晓的渠道多了。一些比较难懂的问题,学生也能对答如流。这与日常的教育和活动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防艾建议
谈起接下来对校园防艾工作的建议,马彦民率先表态:“通过参与活动,我有了新的想法,结合艾滋病防治干预工作中的同伴教育方式,鼓励学生社团自己开展宣传活动。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能会给我们防艾工作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想法,也会产生不同的宣传效果。”
郑东新区高校集中,有20多所大中专院校,师生近40万人。对于接下来的防艾工作,杨松芹也有初步打算:“我们将把防艾宣传教育范围进一步延伸,在做好高校防艾宣传教育的同时,加强对中小学的学生、老师、学生家长的性教育、防艾知识的普及教育。”
“做好‘三个教育’,即安全教育、性教育、人格教育,这对新时代大学生来说要贯穿人生始终。大学生们在男男交友、男女交友时,不能只考虑一时‘快乐’,还应考虑可能带来的危害。”新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科科长于贺军说出了他的建议。
刘征认为,性教育是艾滋病防治工作中一个重要环节,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结合,这项工作开展得越早越好;更好地激发学生社团和志愿者的积极性,为他们搭建发挥防艾能量的平台;整合校园防艾资源,如疾控、医疗、教育、高校师生、社团等,增进各方信息沟通和资源分享,形成防艾合力。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