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洛阳市中医院为86岁骨病患者实施手术 |
|
本报讯 (记者刘永胜 通讯员刘晓霏 翟 东)“我怎么也想不到,86岁的老母亲手术后1小时就能下床活动了!”近日,在洛阳市中医院西工院区骨伤科二病区,患者刘老太太的子女兴奋地对我们说。 1个多月前,家住洛阳市西工区的刘老太太突然感觉腰背部疼痛,行走时疼痛加重,在接受服药、理疗等保守治疗后,症状不但没有缓解,反而日渐加重。在洛阳市中医院西工院区骨伤科,医生对患者的病史、体征和腰椎CT及MRI(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刘老太太患的不是普通的腰椎体骨折,而是腰椎体陈旧性骨折骨不连、重度骨质疏松症。 陈旧性椎体骨折骨不连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较少见的一种类型,由椎体的缺血性坏死引起。椎体血供来自椎动脉的终末支,所以,椎体缺血性坏死的现象十分少见。86岁的刘老太太就是不多见的陈旧性椎体骨折骨不连患者。 老人的家属对是否进行手术治疗犹豫不决,既担心老人年纪大,又担心手术伤害大。骨伤科专家程立军和肖文庆耐心地给患者解释说,陈旧性椎体骨折骨不连通常保守治疗无效,无论是支具固定还是卧床休息,都很难达到满意的效果,且患者多为老年人,长期卧床会导致各种并发症发生,所以,这种病一般都需要手术治疗。检查结果显示,刘老太太是骨折导致的腰背部疼痛,治疗时可行椎体后凸成形术。这一微创手术大多数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创伤极小、恢复快,可以真正做到微创治疗,用最小的代价、最短的时间“愈合”腰椎骨折,避免老人长期卧床而引起并发症。 在程立军和肖文庆的劝说下,家属同意为患者进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该手术采用俗称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医用骨黏固剂,将老人的腰椎固定起来,将骨水泥注入脊柱中,填充到碎骨块中间,让其凝固成为一个整体,让骨块不再移位。因为患者骨折后发生骨不连,且骨折不愈合、骨折断面骨硬化,骨水泥推注容易发生弥散不良,并常出现渗漏,容易影响骨折的黏合,达不到即刻稳定的效果,所以,手术时,医生要注意每一个细节。 手术由程立军、肖文庆操作。约45分钟后,手术顺利完成。术后1小时,刘老太太就能下床活动了!老人的腰痛症状也得到明显缓解。惊喜之余,老人和家属对科室医务人员表达了谢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