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一版:要闻
 下一版  
让“养”随心顺意 让“医”无处不融——温县医养共同体建设见闻
河南做好老龄健康服务工作
医师定期考核明确22种良好行为和60种不良行为
河南省卫生健康技术监督中心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宪法知识
推动心脏疾病防治拐点早日到来
1
11 1 2019年12月5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推动心脏疾病防治拐点早日到来
 

本报记者 常 娟

青年演员高以翔在录制节目时猝死;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陈义平在电梯内晕倒,经抢救无效死亡……
秋冬时节,心血管疾病高发。《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调查研究显示,中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居首位,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且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约有2.9亿。如何遏制这一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11月21日~24日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一次全国心血管年会在郑州举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胡大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陈义汉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中国心脏康复的总体模式:“一个中心、一个扁担挑两头”
当前,中国正在实施健康中国行动计划,鼓励每个人争当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要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胡大一总结了“三字经”:管住嘴,迈开腿;零吸烟,多喝水;好心态,莫贪杯;睡眠足,别过累;乐助人,心情美;家和睦,乐百岁。
胡大一说,阳光行走是增加骨密度、预防骨质增生的好办法;管住嘴,迈开腿,做到吃动两平衡,控制体重是走向健康的标准;缓解精神压力、改善心理状态,并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可以有效预防多种疾病。对于症状不明显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胡大一建议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合理的循证用药来改善预后。
之所以要进行健康生活,源于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发现,医疗对人类健康的贡献率不到10%,而个人行为与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最大,约占60%。这里面有一个很明显的例子,1968年美国健身跑步的人员只有10万,到了1990年增加到3000万,其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下降了48%。美国的研究人员包括心血管内科医生都没有把下降原因归功于心脏支架等医学手段的进步,而是归功于生活方式的改变,比如,对烟草的控制,带来了这种变化。
除了每个人争当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胡大一建议,中国心脏康复的总体模式应为“一个中心、一个扁担挑两头”,即以人民的健康为中心,一头挑健康教育、一头挑个体化健康服务。
“我们要推进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型,要弥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公共卫生的裂痕,通过政策环境倒逼和推动广大医疗机构和临床医生在慢性病预防控制上发挥主导作用,站到慢性病防控前线。”胡大一说。
人工心脏或将成为
心衰救治的主要手段
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全球唯一呈增长趋势的心脏疾病。目前,我国约有1000万心衰患者,已成为世界上拥有较大心衰患者群的国家之一。对于心衰患者,有哪些治疗手段?
胡盛寿说,目前,药物治疗针对终末期心衰患者远期疗效不佳。研究发现,心衰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约为35%,终末期心衰5年生存率仅为20%,合并心源性休克的心衰药物治疗1年生存率仅为11%。近20年来,心衰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比较小。针对心肌保护药物的临床试验,也有很多频频失败。
外科干预能否成为心衰治疗的主要手段?胡盛寿有些期待。他说,除了传统冠状动脉搭桥、干细胞移植,心脏移植、人工心脏是目前世界公认的心脏外科治疗心衰的有力手段。心脏移植全球每年有4000多例,我国内地2018年心脏移植490例,相当于全球的1/10。
据胡盛寿介绍,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每年心脏移植将近100例。在该院做心脏移植的患者,一年的存活率为92%,5年的存活率为88%,10年的存活率为76%,比国际平均结果高10个百分点至20个百分点。
人工心脏治疗心衰患者主要发挥3个作用:一是心脏移植前的桥梁过渡作用;二是心衰患者心脏功能的恢复治疗;三是心衰患者的终点治疗,即长期携带。胡盛寿认为,未来,人工心脏和心室辅助将成为心衰救治的主要手段。
国内外医学研究发现,接受人工心脏治疗的患者2年存活率可以达到76.9%,已经接近心脏移植效果。北美地区有2.5万名患者接受心室辅助,获得人工心脏。自2013年以来,北美地区每年接受人工心脏治疗的大于2500例,已经超过北美地区心脏移植数。
胡盛寿说,我国的人工心脏研究早些年是空白,现在已经有了研发成果并应用于临床。比如,今年9月,国内首款人工心脏产品——重庆“永仁心”人工心脏正式获得国家注册上市批准。“这只是一个起步,未来我国将有更多自主研发的心室辅助装置应用于临床。”
心脏再生修复或将不是梦
心肌细胞是人体200多种体细胞中,少数几个不能再生的细胞。成年人不幸罹患心肌梗死,坏死的心肌能否再生,进而实现心脏再生修复?这是人类的共同梦想,也是心血管领域比较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
据陈义汉介绍,医学对于心脏再生修复的研究主要包括心肌细胞的增殖、心肌的重编程、心肌补丁的制作等。
心肌细胞增殖即一个心肌细胞变成多个心肌细胞。成年人心脏没有内源性组织干细胞,因此心肌细胞增殖成为可靠策略。心肌细胞要增殖,必须有细胞周期,包括间期和分裂期。
陈义汉说,科学研究发现,心肌细胞表面膜上的一个染色体被敲除之后,心肌就容易发生修复,修复的原理在于通过工作的心肌细胞的增殖来实现修复,这个工作的心肌细胞来源于梗死周围存活的心肌细胞。
心肌的重编程原理是研究发现瘢痕或坏死的心肌细胞里面成分最多的是成纤维细胞,对成纤维细胞进行重编程,将其变为心肌细胞,瘢痕就会消失。陈义汉认为,心肌细胞的重编程具有普遍意义,是充满希望的一个方向。在理论上,任何细胞经过重编程都可以变为指定的细胞。
心肌补丁的制作,即心脏支架和心脏细胞。专家研究发现,若把心肌补丁放到坏死的心肌位置,心肌补丁周围就会重新长出血管,周围存活的心肌也会长进来,补丁里面固有的心肌细胞通过增殖也会产生更多的心肌细胞,这样瘢痕就会被有活力的新生心肌替代,产生良好的收缩功能。
另外,对于心脏起搏系统的再生修复是目前心脏研究的盲区之一。陈义汉说,电子起搏器的研发成功,已减少心律失常等疾病对人类的威胁,但生物起搏器具有治本功能,电子起搏器迟早会被生物起搏器替代。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