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者无畏 智者不惧 致敬,艾防一线的“老兵”张新宽 本报记者 杨 须 通讯员 聂玉刚
他是一名普通的中年男人,大方得体的穿着、清脆爽朗的笑声、亲切随和的眼神,给人一种邻家大哥般的感觉。也正是这种与生俱来的亲和力,让他成为艾滋病患者这一特殊人群中的主心骨,成为这群人无话不谈的“张大哥”。他就是在汝州市艾防战线上奋战了14载的“老兵”——张新宽。 2005年至今,张新宽先后担任汝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防科科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等职务。刚开始接触艾防工作时,张新宽顾不上内心的恐惧,也没时间去理会别人异样的眼光,一头埋进了艾防知识的学习中,只用了短短几个月时间,就将艾滋病传播、治疗、患者管理、心理干预等相关知识记在了脑中,印在了心里。 “汝州千家万户的平安就是我的心愿。”看似简单、朴实的话语,却是10多年来支撑他坚守岗位、迎难而上的不变信念。 不断探索 勇于突破 历年来,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张新宽与汝州市全体艾防人员一道,打赢了一场又一场攻坚战,但他始终不满足,一直探索艾防工作新途径、寻求新突破。 在这世界上,没有什么比新生儿更纯洁、更可爱。作为艾防一线的工作者,张新宽不得不面对HIV抗体阳性的育龄妇女怀孕问题。一想到可能会发生的婴儿感染,张新宽就感到揪心。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他的带领下,汝州市预艾防滋病母婴传播工作采取了“三步同时走”的措施。 一是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测关口前移,将孕产妇HIV抗体检测提前至婚前保健和核发准生证时。 二是把好4个检测关:1.把好婚前保健关,由疾控部门提供试剂、妇幼保健院具体操作,并与民政局通力协作,为婚检男女提供HIV抗体检测;2.把好核发准生证关,由疾控部门提供试剂、计生部门对获准核发准生证的育龄妇女进行HIV抗体检测;3.把好孕期保健关;4.把好产前检测关。后面这两关由具有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HIV抗体检测。 三是严厉打击非法接生的“黑诊所”、私人诊所,由汝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牵头,市卫生监督所负责具体实施,对汝州市各类诊所进行专项检查,严厉打击非法接生的黑诊所、私人诊所,净化汝州接生环境。 无畏流言 深入一线 高危行为干预是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一环。汝州市的高危行为干预工作采取了“业内关键人物介绍、滚雪球式发展和安全套引导业主参与”等方式,鼓励各娱乐场所业主参与艾防工作,并通过业主拜访、座谈会、培训会等多种形式取得业主的信任。艾防工作人员每月定期到各类场所,通过发放安全套、小礼品、宣传材料等形式进行现场干预;同时,对自愿采血检测的人员进行免费的HIV、梅毒、丙肝等检测。 但是,这一项工作也给张新宽带了烦恼和相当大的压力,那就是让人生厌的闲言碎语。 “小心公安扫黄把你抓起来!”“真是多管闲事!”类似的甚至更难听的话语,这几年,张新宽在开展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工作的时候,经常听到。不过,他在十来年的工作过程中,早已听习惯了:“别人说啥咱管不住,咱只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行!” 张新宽开展的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工作包括:对梅毒、丙肝阳性者,通过面对面告知本人;对梅毒阳性需要治疗的对象,尽量为其寻找质优价廉的诊疗机构;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进行艾滋病检测:对HIV抗体初筛阳性的对象,进行结果告知和心理疏导,鼓励其正确面对疾病,尽快进行艾滋病确证试验。 多措并举 保护隐私 朱某——中国艾滋病群体中一位有勇气公开自己病情的在校女大学生。她能够正视自己的疾病,并且无畏世俗的眼光,但在现实生活中,HIV感染者更多的是担心个人隐私外泄,甚至不愿让父母、子女、配偶知晓。一旦隐私外泄,会对感染者造成极大的伤害。 张新宽就曾遇见过一位HIV感染者,在出省务工时有不安全性行为而被确认为HIV感染。经流行病学调查得知其已在务工地结婚,夫妻感情很好,未回汝州。抱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张新宽带领团队成员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里,通过电话沟通、短信聊天等形式与其沟通,促使其放下思想包袱,接受随访管理;后经患者同意,将其转入现住址地进行管理,但由于一次意外,导致患者个人隐私暴露,被迫离婚…… 这件事对张新宽的触动极大。为了进一步加强此类人群随访管理的保密性,汝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上,建立了首次流调或咨询随访管理负责制,强化责任;对符合治疗标准的HIV感染者/AIDS(艾滋病)患者,转介至与其居住地较远的定点医院进行治疗,尽量保证患者个人隐私不暴露。 耐心倾听 给予关爱 “得知自己的病情,我脑子里一片空白,也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做,更不想死,只是感到出了这个门,看任何人、任何东西,包括路边的花草,甚至是风,都已和我无关。”这是一位AIDS患者的内心独白。 对新发现的HIV感染者来说,从被告知感染HIV到坦然面对疾病,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情绪波动期,他们可能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甚至疯狂报复社会的心理。因此,为HIV感染者/AIDS患者提供心理咨询、健康教育与关爱支持也是张新宽一直非常重视的事。 “和他们做朋友,做好朋友。”是张新宽在进行心理咨询时的“武林秘籍”。用平常心去接触他们,耐心倾听,鼓励其宣泄,设身处地地给予理解,同时从生理学、心理学和医学的角度,解答他们遇到的与疾病有关的各种问题;随时为他们提供检测(如梅毒、丙肝及CD4+T淋巴细胞检测等),缓解其心理压力;积极协调各部门为其解决抗病毒治疗、抗机会感染治疗及其他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这些工作看似简单,其实需要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和丰富的经验才行:首先,要做到对高危人群中HIV感染者的个人行为不歧视、不评判;其次,要有耐心、有毅力,去面对感染者的各种问题与刁难;最后,更要讲专业知识,要从心理卫生学的角度对患者开展心理疏导,帮助其克服心理困难或心理障碍,达到改变认知、情绪和行为的目的,使其树立与病魔作斗争的意志和信心。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转眼14载过去了,5000多个日夜兼程,张新宽在艾防战线上风雨无阻。 每当逢年过节,患者及家属给他打电话、发短信送来节日祝福时;每当工作考核、迎接检查后,受到上级表彰时;每当外出授课、交流,受到同仁赞许时……张新宽更是深感使命在肩,任重而道远!那沉甸甸的责任感,让他不敢有停一停、歇一歇的想法。 他说:“革故鼎新,就应增强问题意识,保持开拓创新的姿态。始终守初心、担使命,勇于超越自我,一刻不放松地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