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偃师市人民医院救治体重950克袖珍宝宝 |
|
本报讯 (记者刘永胜 通讯员穆宝华)950克是什么概念?大约是3听可乐或一罐奶粉的重量。近日,偃师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遇到了一名超低体重早产儿,医生采用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保证药物和营养的良好输入。成功置管后的小宝宝睡得可真香,看着她娇嫩的小脸蛋、时不时露出笑意的嘴角,医务人员倍感欣慰。 据介绍,这名仅在妈妈肚子里待了30周的宝宝提前降生时体重只有950克,是偃师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迄今收治的最低体重儿。宝宝出生后呼吸困难,面部、全身青紫,入住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后,医务人员立即给予保暖、气管插管下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CPAP(持续正道气压)辅助呼吸,脐静脉置管应用等治疗,1周左右,患儿呼吸平稳、各项反应正常,生命体征逐渐平稳。 宝宝病情的相对稳定,使得一直愁容满面的家人也稍稍松了口气,但是新的问题接踵而至:小宝体重极低、病情较重,治疗疗程相对较长,营养的补充和特殊药物的应用就成了后期的重中之重。 为了保证静脉营养的顺利输注,该院新生儿科护理团队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专家的指导下和医院静疗小组组长蔺瑞卿的协助下,成功为这个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施行PICC置管术。该项技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偃师市人民医院新生儿静脉治疗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也填补了该市早产儿PICC技术的空白,对新生儿静脉输液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蔺瑞卿说,PICC置管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中心静脉穿刺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具有安全、可靠、耐高渗的特点。该技术在危重新生儿、肠道外营养及危重患者抢救等诸多护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