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推进郑州市高质量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常战军
自1978年以来,对外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对外开放,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成就,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变革。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大力实施“一带一路”,开创了我国全面开放的新格局。今年8月19日,中国共产党郑州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召开,郑州市委、市政府深刻把握历史发展趋势、总揽全局,立论定向、思想前瞻,清晰擘画出郑州市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安排和发展路径,为新时代郑州市高质量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首先,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是推进郑州市高质量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选择。新时代的开放是全方位的开放,是贯穿“一带一路”从沿海到内陆的纵深开放。习近平总书记对郑州市的发展寄予了重望,在视察郑州市时,寄语郑州市朝着“买全球、卖全球”的目标迈进。河南省委、省政府将郑州市作为河南省开放的“桥头堡”,从省内、国内、国际3个维度进行重点谋划,提出“在全省发挥更大辐射带动作用、在全国同类城市竞争中形成更多优势、在国际上赢得更大影响力”的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把扩大开放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以高水平开放发展,加快郑州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步伐的战略定位,是进入新时代郑州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新使命、新形势、新机遇,也是郑州市开创高水平开放发展的决胜之举、战略路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郑州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提出了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现代化城市形态、现代产业体系、城市文化软实力、一流的营商环境、宜居宜业的人居城市”的新时期六大战略定位,赋予了郑州市在新时期的新使命。会议分别从交通枢纽 、城市建设、对外开放、产业发展、历史文化 、营商环境 、城市环境 、党的领导等8个维度,对郑州市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点任务进行详细部署。郑州市正站在一个飞跃发展的新起点,开启了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新征程。 其次,郑州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推进高质量建设郑州市国家中心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郑州市作为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和全国重要的铁路、航空、高速公路、电力、邮政电信战略枢纽城市,经过40多年发展,在交通综合枢纽、开放口岸、郑欧班列、跨境电商、海关特殊监管区等功能载体平台建设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以“四条丝路”为标志,发挥了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及经贸往来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奠定了郑州市国际性综合枢纽地位和先发优势,已成为中国中部地区重要国家中心城市、中原经济区城市群核心城市和“一带一路”核心节点城市。 如今,郑州市从“中部低洼”到“中部崛起”,从内陆腹地变为开放高地,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树立一个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的典范标杆。郑州市顺应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等国家战略,主动肩负起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历史机遇、重大的使命担当,迈上了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推进高质量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新征程,全方位融入全球城市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 最后,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推进郑州市高质量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在全球化背景下,郑州市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面对党中央和河南省委、省政府对郑州市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殷切期望,郑州市作为不临海、不临江、不沿边的内陆城市,面临着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国际化和经济首位度不高的突出矛盾,是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推进高质量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新时期,郑州市必须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擎旗帜,牢记使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作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不断探索,不断突破,在进一步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寻找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道路和办法,在引领中原城市群发展、支撑中部崛起和服务全国发展的大局中贡献更大力量、提供更强支撑。 (作者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研究——以郑州市为例》的主编、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得者、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