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洛阳新闻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二版:动态
 上一版    下一版  
一样的节日 不一样的坚守
用画笔描绘“我和我的祖国”
信阳市中心医院一项联合创新技术引关注
1
11 1 2019年10月10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用画笔描绘“我和我的祖国”
 

本报记者 刘 旸

   “能够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收获这个和‘祖国’相关的奖,我觉得太意外了!”见到河南省妇幼保健院(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呼吸科一病区护士侯换换,很难将眼前娇俏的身影,同笔法苍劲有力的人物肖像画作者联系起来。
    可就是这样一位年轻的护士,获得了河南省卫生健康系统“壮丽70年 健康新风采”书画摄影作品展绘画作品的一等奖。她的获奖作品所描绘的,是以13位人物为核心的基层义诊场面。
    “我父亲是一名基层医生,我学医也是受父亲的影响,画这幅画初衷也是这个原因。”原来,侯换换的父亲侯可龙是周口市沈丘县留福镇元路口行政村的一名基层医生,基层巡诊、义诊、体检是父亲多年来的主要工作。
    据侯换换回忆,大学放假时她随父亲一起下乡义诊,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在帮父亲提药箱、发健康教育处方的过程中,她时常看到乡亲们对基层医疗服务的热切需求。“这一幕幕就深深地印在了我脑子里,无法忘怀。”侯换换说。
    就这样,基于父亲义诊的原型,一幅创作了近3个月的人物肖像画就这样诞生了。
    “我是绘画爱好者,没有经过系统训练,也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参加了这次比赛。”侯换换说,从小她就喜欢绘画和艺术创作,高中的时候学过素描、彩铅,拜师学习国画,这次的参赛作品她画得格外认真。“这么大尺幅内画满13个人物,每个人的神态、表情都特别重要,因为平时工作很忙,参赛作品也是丈夫帮我送的。”侯换换说,“要不是有家人的支持,我也很难完成这么大的‘绘画工程’。”
    “人们常说有国才有家。我画这幅画不仅是对我生活的家庭,我的父亲、我热爱的工作的一种表达,也是想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表达医务工作者对祖国母亲的爱和祝福。”谈及自己的创作背景,侯换换如是说。每天接触呼吸科儿童的她,将更多的时间给了患儿,也在工作之余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参加演讲比赛、科普比赛、创新发明大赛、绘画比赛……在同事们的眼中,侯换换俨然成了一位“获奖达人”。
    “父亲时常告诉我,在工作中对待患者一定要认真、要负责。我现在无论是工作还是业余生活,都记得父亲的话,想把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时代风貌展现出来。今后,我非常乐意、也会继续这样做。”侯换换这样讲述她的工作、生活计划。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