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玲 席 娜
胡海涛上大学时选择了精神卫生专业,日后成为一名专业的精神科医生,显得水到渠成。自1994年进入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简称郑州市八院)以来,胡海涛便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帮助精神疾病患者克服“心魔”、重拾生活信心的工作中。 临床上,并不是所有的精神疾病患者都能够痊愈,承担精神治疗工作并不容易。工作中所要求的细心、耐心、专业等,让从医25年的胡海涛深有体会。 近日,记者在郑州市八院二病区见到了正在整理病历的副主任医师胡海涛。记者在与他的交谈中发现,胡海涛期望人们能够更多地关注精神疾病本身,提高心理健康意识。 找准病因,治疗才能更彻底 剧作家乔治·伯纳·萧曾说:“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用这句话来形容双相情感障碍最合适不过。 胡海涛曾接诊过年轻患者小李,初诊精神异常兴奋,话多,整夜不睡觉,服药治疗1个月后好转。但是,小李出院4个月后,又出现情绪低落、不爱讲话、睡眠差等,后被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 胡海涛说,双相情感障碍就是人情感上有两个相,会大起大落。一个相是向“上”的,这是超乎巅峰的体验,自我膨胀,觉得人生无限美好,感觉自己能力超群,无所不能。另外一个相是向“下”的,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对生活失去希望。在日常生活中,患者的兴奋躁狂和发愁心烦会交替出现。 精神疾病具有独特性。因此,对每位患者的治疗方法也不同。比如上文中提到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小李,其表现和单相抑郁或躁狂很像,很容易被误诊。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日常生活中一般不大容易被识别,在临床工作中需要精神科医生根据患者病程的不同阶段进行专业判断。 胡海涛表示,对于精神疾病的诊断,犹如警察办案,需要从众多纷乱的想象中寻找证据,然后再一层层抽丝剥茧、去伪存真。医者只有从蛛丝马迹中找准病因,治疗才能全面。 胡海涛说,以精神和行为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障碍,有可能是大脑病变的结果,也可能是躯体疾病的表现,更有可能是重大生活事件、脑功能与脑结构损害与器官系统病变综合作用的表现。只有从患者的幼年生活经历、个人成长环境、疾病史入手,对临床发现、检查结果以及该次疾病发作形态进行整合,才能认定诊断结果,这既需要知识,也需要技巧,还应该有一定的临床诊断技巧。 密切关注,警惕精神疾病复发 “无休止的重复,有时候会让人感觉无力。”谈到精神疾病的高复发率,尤其是患者病症较为顽固时,胡海涛总感觉有些无力。 在胡海涛治疗过的患者中,有一位因失独而患上抑郁症的患者老张。孩子是家庭的希望,而失独,成了老张生命中挥之不去的“痛”。从失去独子的那一刻起,悲伤便一直伴随着他。由于长期沉浸在痛苦中,老张患上了抑郁症。老张在找到胡海涛治疗了一段时间后,病情好转,但经常反复。面对老张的每次复发,胡海涛难免会感到挫败感。 不仅是抑郁症,所有精神疾病如果不能规范治疗都容易复发。精神疾病与其他疾病易复发不同的是:其他疾病复发,多数是患者本人会先察觉;精神疾病复发,最先留意到的可能是患者身边的人。这就要求家属要处处留心,不放过患者的任何异常言行,才能尽早识别。而对于同一种疾病,不同的患者、不同的诱发环境,甚至是患者体质的不同,都会对疾病复发造成不可预测的风险。 胡海涛认为,心理因素不被消除是心理疾病难以治愈、易复发的主要原因,而药物治疗也只能控制疾病的某些症状。药物治疗需要配合心理治疗才能从根本上治疗精神疾病,才可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在治疗时心理疏导便显得尤为重要。 “每个患者的需求都不一样,治疗方法也不同,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要综合运用。作为精神科医生,我们更多的时候是共情、理解和接纳。” 从医25年来,胡海涛深知,精神疾病病程长,需要细心和耐心,同时患者要有良好的依从性,才能有好的治疗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