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南阳聚焦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第六版:视界
 上一版    下一版  
让中医药文化扎根校园
以创新发展提升中医地位
安阳市防痨协会举办结核病诊疗新进展培训班
张世峰:注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1
11 1 2019年4月30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让中医药文化扎根校园
 

让中医药文化扎根校园
□王永祥

   中医药教育是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基础。推进中医药文化走进校园,从中小学就开展中医药启蒙教育,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倡导核心价值理念的重要举措;对储备中医药人才力量,建设中医药人才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深学生
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传统文化。中医药文化同中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中医药文化中的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大医精诚等核心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致性。因此,将中医药文化融入人文、社会、自然等学科教育之中,让广大学生通过对中医药文化的学习更多接触传统文化精髓,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有助于塑造广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身心健康。中医药文化蕴含着中国古代哲学的思辨理念,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广大学生通过对中医学中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等基础性知识的学习,能提高认知与分析判断能力。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意义

   当前,中医药文化进校园面临着一些问题与挑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不断破解。
    对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认识不足。一方面,各级教育部门对中医药文化教育不够重视、理解不足,没有树立中医药文化教育是服务教育发展的思维,忽视对中医药文化教育系统性的研究和设计。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学校宣传中医药文化主要在校园景观、校园建筑、校园设施等物质条件上下功夫,在中医药文化的深度挖掘和氛围营造上有一些不足。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缺乏创新。各类学校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聘请老师讲课,但在教学形式上,没有将中医药基础知识教育与中草药识别、中医基本技能相结合;在课堂结构上,没有将中医药文化真正融入学校课堂,存在教育内容系统性、整体性不足的教学短板;在教育队伍上,缺乏一支经过系统培训且具有中医药专业知识的教师队伍,目前大部分学校都是聘请中医医院医生来授课,缺乏教课技巧和方法,影响了学生对中医药文化学习的积极性。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缺乏政策保障。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涉及方方面面,包括卫生健康、教育、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以及高等院校、中小学校和教育科研机构等,目前没有明确规定这些部门的职责义务,这制约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开展。

在“进”和“新”上下功夫

   在校园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主要着力点:一是在物质条件建设上,中医药文化建设应与校园景观、建筑等空间布局紧密结合,在亭台、楼阁、廊道内增设中医名医、中医经典章句展板及中药标识等,让学生随时可见、随处可见,潜移默化地加深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理解。二是在文化内涵建设上,可将中医药文化韵味、文化精髓、历史底蕴、优秀理念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导学生感受中医药文化的魅力。此外,学校应通过家长会、校讯通、宣传栏、校园广播、校园网站等载体,广泛宣传中医药文化,引导家长、学生认识中医药文化对人生发展、身心健康的积极作用,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中医药文化知识,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
    在“进”和“新”上下功夫。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一方面,要在“进”字上下功夫。进教材就是编纂一套具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教材,讲述中医历史、中医故事、中医知识、中医养生等,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并热爱中医药文化。进课堂就是要将中医药文化融入课程,纳入教学计划,明确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老师通过讲述中医故事、讲解中医知识、指导中医技术、辨识中药实物等,培养学生学习中医药文化的自觉性、主动性。进网络就是要利用校园网站、公众微信号,开展网上中医大讲堂活动,通过视频,让学生多了解中医。进考评就是要将中医药文化教学纳入各类学校教学质量评价内容、教师年度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中,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中,促使教师、学生把握和内化中医药文化精神。另一方面,要在“新”字上下功夫。创新师资培训方式,在中医药院校或者省(市)中医医院建立中医药文化师资培训基地,通过集中培训、模拟教学、案例分析、现场观摩等方式,规范各学校中医药文化教学方式方法。创新学校教学模式,在巩固传统授课方式的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配合音频、中药辨识、中医体验等形式,让学生尽可能直接、全方位地领略中医药文化的魅力。创新学生参与载体,通过开展中医诵读、中医讲堂、书画比赛、征文、辩论比赛等活动,加深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理解,让学生在诵读中医经典、讲中医故事、学中药知识的过程中感受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学生在学习中医药文化中践行中医药文化“仁、和、精、诚”的核心价值理念。
    完善各项保障政策。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经费保障政策,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教学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出台相关政策,明确学校从事中医药文化教学的人才编制数,确保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责任到人。制定教学评估办法,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纳入学校年度绩效考核内容,纳入学校年度教学评估指标,并作为单位和个人评优评先的依据。
(作者供职于开封市中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