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第一版:要闻
 下一版  
追到电梯里也要找专家看片子
新版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评价指南发布 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成为能力提升指标
神经细胞可以修复 研究成果正推向临床
郑州市、平顶山市成为全国医疗服务多元化监管试点
首批ERAS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揭牌 郑大一附院多学科携手进入外科快速康复时代
河南有了一支抗癌明星志愿服务队
身心兼治的有益探索
微创治疗:一切以患者获益为中心
1
11 1 2019年4月18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微创治疗:一切以患者获益为中心
 

河南省肿瘤医院 韩广森

近年来,微创外科在普通外科、胸外科、妇产科、泌尿外科等多个领域迅速发展,手术微创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但是也有诸多误区亟待厘清,比如“小切口、无切口就是微创”“腔镜下手术就是微创”等。下面,笔者就来聊聊,到底什么是微创外科?
微创外科不等于微创技术
微创外科并不等同于微创技术。尤其是对肿瘤患者而言,医生千万别把微创做成面子活儿,互相攀比谁做的切口小,更不能为了缩小切口而选择无切口术式(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无论选择哪种手术方式,医生都要以患者为中心,而不是“唯技术论”“唯难度论”。将传统外科与微创外科理念互融相长,保证患者安全、确保患者最大获益才是最好的选择。
传统外科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其功效显著、技术成熟、应用范围广,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微创外科发展至今仅20多年,虽然在某些领域已经发展成熟、应用广泛,但是在大部分领域仍然存在争议。此外,传统外科技术已经发展十分成熟,许多外科医生的手术技巧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有限;而微创外科出现时间不长,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为广大外科医生提供了更多的技术训练和提升机会。
目前,对于微创外科的片面认识存在于广大的外科医生甚至其他专业医生群体中。这些错误的认知不但会影响医生自身的发展,而且会误导患者。如果不及时纠正,就会给患者带来损失和伤害。
比如,一个胃癌患者,腹腔镜手术平均要做5小时,开腹手术平均需要2小时,腹腔镜腹部切口8~10厘米,开腹切口16~18厘米。相比之下,哪种手术方式创伤更小呢?哪种手术才能称得上微创呢?
微创外科中的微创其实是一种理念,一种外科医生的辩证思维方式或者一种职业价值观,而不是“比谁做的切口小”的面子活儿,腔镜也只是众多微创技术中的一种。
一切有利于患者恢复的措施,都是微创的范畴。腔镜技术只是微创理念在临床实践中的一个具体体现,微创的理念应当融入患者的围术期管理。
举例来说,河南省肿瘤医院在外科系统全面开展的快速康复外科(ERAS)就是微创理念应用于外科实践中的代表,尤其是普外科和胸外科针对某些患者术前不留置胃管、缩短术前禁食时间、术中不放置引流管、术后早期进食、围术期阵痛等,使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从以前的10~14天缩短到5~7天,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将微创外科与传统外科有机融合
传统外科和微创外科是对立统一的有机体,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一、微创外科是传统外科的技术延伸和重要补充。
1.技术方法的补充和发展:内镜技术、腔镜技术、介入超声技术、介入放射技术等微创技术快速发展,并有简便、快速、损伤小、疗效好等优点,在外科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了外科快速发展。
2.观念的演变与革新:有一定的微创方法作为技术支撑,微创理念得以实现。外科医生在观念上将微创技术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加以接受和利用,更重要的是从心理和概念上充分认识理解微创外科,学习和掌握基本技能与理论构架。
二、传统外科是微创外科生存与发展的后盾和保障。
1.微创技术不是万能的,而是有它的局限性。对于不宜实施微创治疗的患者,不要滥用微创技术,要严把适应证,以免给患者造成更大伤害,应当选择传统的治疗方式。
2.微创技术应用不当或者适应证把握不严,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从而使微创变为重创,甚至是致命的结局。当应用微创技术导致严重并发症时,传统外科就充当了“救世主”的角色。
三、传统外科与微创外科共同发展。
传统外科与微创外科相互渗透、相辅相成。从宏观角度来看,两者没有优劣之分。针对不同的患者,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外科医生应当正确认识传统外科与微创外科的关系,要把微创的理念贯穿于患者围术期管理的各个阶段。
微创外科丰富和发展了传统外科,传统外科是发展微创技术的重要保障。只有传统外科与微创技术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才能共同推进外科的快速发展,造福广大患者。

 

专家简介

韩广森,河南省肿瘤医院外科第二学部主任,普外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兼任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营养学专业委员会主委、河南省医学会肿瘤专科学会常委等职务;擅长消化道、盆腔及软组织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160余篇,其中中华期刊收录40余篇,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收录4篇。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