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第一版:要闻
 下一版  
追到电梯里也要找专家看片子
新版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评价指南发布 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成为能力提升指标
神经细胞可以修复 研究成果正推向临床
郑州市、平顶山市成为全国医疗服务多元化监管试点
首批ERAS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揭牌 郑大一附院多学科携手进入外科快速康复时代
河南有了一支抗癌明星志愿服务队
身心兼治的有益探索
微创治疗:一切以患者获益为中心
1
11 1 2019年4月18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神经细胞可以修复 研究成果正推向临床
  本报讯 (记者尚慧彬  通讯员赵建华)传统学术界认为神经细胞是不可再生的,很多神经损伤性疾病无法治疗,这一理论禁锢正在被逐渐打破。自闭症、帕金森病、癫痫、抑郁症、高位截瘫……这些过去令医生束手无策的疾病如今在神经修复学的发展进程中逐一取得新进展。4月12日,从新乡举办的2019年神经修复学(中国)国际高峰论坛上传来消息:神经修复学的多项研究成果逐步推向临床,可望造福众多患者。
“中枢神经可修复”理论是2007年,以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神经修复学研究所黄红云教授为主要研究者提出的,得到国际国内多位知名专家的认同与支持,2009年发布了由18个国家的32位专家提出的《国际神经修复学会北京宣言》。十几年来,我国多个研究和临床机构加入神经修复学研究,在全国开展了多中心、大样本、双盲随机对照研究,取得多种疾病的治疗进展。
在多位不同研究者提供的视频上,一位帕金森病患者在注射了制备好的嗅鞘细胞后双手震颤在数天后逐渐停止;一位患扭转痉挛的孩子注射后,原本扭成麻花状的身体恢复了正常;一位神经损伤致双下肢截瘫的患者,戴上脑机交互设备,可以独立缓慢行走。
本次论坛执行主席、河南省神经修复重点实验室(设立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张新中教授说:“神经修复是神经及相关交叉学科发展的前沿和汇聚点,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基础研究上取得了很多成果,需要尽快将研究成果推向临床,造福患者。”为此,国内研究者们共同筹建中国神经修复学会,在这次论坛期间召开了筹备委员会,确立了产、工、研、医相互整合的组织工程、神经损伤、认知障碍等32个分会,为神经修复学相关交叉学科的学者们搭建一个学术交流合作平台,整合产、学、研、医的各种资源,推动国家神经修复的治疗指南和技术标准出台,以神经修复的研究成果救治患者。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