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金灿
权威统计数据显示,95%以上的肿瘤患者从被确诊起就有心理问题,近三成肿瘤患者可以直接诊断出精神疾病。不少专家也认为,心理因素对癌症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起着“活化剂”作用。当一个人长期处于负面情绪状态下时,就会导致内分泌紊乱、免疫功能减弱,可致癌细胞突发性增殖。反之,如果癌症患者能保持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由此可以看出,肿瘤的治疗离不开科学严谨的临床治疗,也离不开患者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在发达国家,规范的癌症治疗,常成立一个治疗小组,有治疗肿瘤的医生、护士,还有专门的心理医生。癌症治疗既包括患者的躯体,也包括患者的心理,不仅仅为了延长患者的生命,更重要的在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与一般的精神疾病不同,癌症患者的心理疾病绝大多数是一个可逆过程,恢复的可能性大,且完全程度好。 但在我国,由于重视临床治疗,缺乏心理疏导现象的广泛存在,目前为肿瘤患者提供的专业心理服务还很薄弱。目前,患者的心理调整除了自行调节外,只有家属代为疏通,往往会因缺乏专业知识而收效甚微。在这样的情况下,50%以上的患者希望结识病友以获得抗癌信心。 面对这样的情况,河南成立首支完全由肿瘤患者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为肿瘤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和宣教。肿瘤患者和他们在病情讨论或经验交流中相互安慰、启发和鼓励,其心理反应状态和认知程度会有明显改善,负面情绪得到缓解,抗癌的信心和斗志得以增强。这种方式易于接受,促进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有利于康复。 这正是肿瘤身心兼治的有益探索。笔者认为应该在肿瘤治疗过程中甚至更多疾病治疗过程中加以推广。不仅如此,省肿瘤医院还专门开设心灵关怀门诊,探索志愿者与医院专业的心灵关怀师搭档。笔者十分赞同这种身心兼治模式,也期望在更大范围内尽快推广,造福更多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