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大地 向上而生 □胡大明
《南史·江淹传》中记载了南朝时期江淹的故事:江淹年轻时很有才华,是一位有名的文学家。可是,自从他中年进入仕途以后,就很少有传世之作了。原因是他忙于政务,不再劳心费力地学习,动笔的时间越来越少,所以文章渐渐逊色,缺乏才气。 虽然我们已经学完8年临床医学,具备处理急慢性疾病的知识和诊疗能力,但是“江郎才尽”的故事犹如警钟一样时常在我耳畔回响。回到基层以后,我对于工作和学习丝毫不敢懈怠,否则将有可能成为下一位“江淹先生”。 作为医生,我们不应该为在三级甲等医院参加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规培)而沾沾自喜,更不能停止学习的脚步。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首先,在规培期间,带教老师经常在我们身旁指导。因此,在一个诊疗活动中,我们更多的是诊疗方案的执行者,而不是诊疗方案的制定者。带教老师像我们走路的“拐杖”一样,这样做有优点也有缺点,缺点是让我们很难“撒开腿自由奔跑”。回到基层单位独立坐诊以后,我们如同雏鸟一样要面临独立飞翔的各种恐慌。在诸多接踵而至的诊疗问题背后,我感受最深的是“知识储备不足”。比如基层医院和三级甲等医院的疾病谱有很大不同,基层医院多以常见病和慢性病为主,而三级甲等医院疾病多以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为主。这就促使我们必须多用一些时间学习操作规范,努力做好慢性病管理工作,包括各种学习指南的研读。 另外,我们作为回乡的大学生,自然肩负着提升医院业务水平的责任。因此,我积极向院长和相关负责人申请,每个月在医院内部举办一次“三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培训。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举办每一次培训的背后,我都需要查阅很多相关资料,甚至重新学习,并反复演练,只有这样才能呈现给大家丰富多彩的培训内容,进而让大家学有所得、学有所用。随后,我获得院长和同事们的好评,所以院长让卫生院新引进的人跟着我学习。这是大家对我工作的肯定,也是一种鞭策;鞭策着我更加快速地掌握新的医学知识和诊疗技能,进而为群众提供更加及时、便捷的诊疗服务。 除此之外,我积极参与对群众的各种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同时,我了解基层群众亟待解决的健康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对症治疗;学会用家乡话讲群众愿意听、听得懂的内容。 我们回到基层工作,农村的舞台大、天地宽。我们身处基层,感觉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内容和技能。希望所有的定向全科医生能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学习的心态,追求进步。根植大地,向上而生。相信有一天,我们会成为“参天大树”。 (作者供职于周口市沈丘县白集镇中心卫生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