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娟
核心提示
在当今社会,医院的竞争不止体现在临床诊疗能力的竞争,科研实力的竞争也不容小觑。科研氛围和科研成果往往成为区分医院质量与竞争力高下的重要标尺,也是考评医生水平高低的关键指标。很多时候,让一家医院或医生迅速蜚声国际的,可能是一项有重大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基于此,近年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郑大一附院)将“坚持人才强院,着力科技兴院”作为发展策略,大手笔引进高层次人才,大力搞科研,放眼全球,对标国内、国际一流医院找差距、补不足。 今年3月,郑大一附院临床医学ESI(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全球排名第844位,相较2018年9月排名提升了33位,由2.14‰上升至2.01‰。排名上升的原因在于其领先的引人、用人机制。 3月22日,在河南省卫生健康科技教育工作会上,郑大一附院院长刘章锁介绍了该院是如何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
搭建学科平台 为人才成长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郑大一附院临床医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是河南省优势学科。该院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个,居国内医院第12位;有河南省重点专科29个。 郑大一附院有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单位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9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省级工程实验室16个、省级国际联合实验室15个;拥有郑州大学脑血管疾病研究所、肾脏疾病研究所等9个科研机构,并定编定岗,充实专职科研人员。 郑大一附院生物样本库是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生物样本库河南分中心、上海张江生物银行河南分行,临床大数据研究中心致力于临床数据的挖掘应用。
给平台、给待遇、给职位 引培并举,营造良好的人才队伍建设氛围
对于引进的高层次人才,郑大一附院“一人一议、一事一议、一团队一议”,给平台、给待遇、给职位。 郑大一附院现有专职科研博士、师资博士后、重症医学博士共计287人。对于引进的这些博士和硕士,该院均压担子、给机会。对博士每人资助青年基金20万元,硕士每人资助青年基金10万元。据统计,2009~2018年,该院共投入2.52亿元专项基金,支持和培育青年医师的科研创新能力和院内科研创新团队建设。 对于青年拔尖人才,郑大一附院实施“4个破格”:破格晋升,开通职称评审“绿色通道”;破格聘任,优先聘任正高、副高和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破格提拔,对青年拔尖人才破格聘任有关管理岗位;破格使用,对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和面上基金项目的人才,破格聘任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同时,该院在支持人才发展时,坚持“6个基金导向”:1.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者职称晋升优先;2.破格晋升者需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有青年基金项目者聘任为硕士研究生导师;有面上项目者聘任为博士研究生导师;有重点项目者增加博士招生名额;4.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者优先提拔;破格提拔者需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者优先申报荣誉称号;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与评优评先挂钩。
成立医院学术委员会 做好顶层设计,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引领作用
郑大一附院成立了由16位院士及10多位国内外知名教授组成的医院学术委员会,为临床医学“双一流”学科建设,为科研创新能力提升,为医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并凝练出恶性肿瘤发病机制研究与临床转化、生殖医学与遗传性疾病及罕见病研究、代谢性疾病研究与临床转化、生物工程与临床大数据研究、眼部疾病发病机制与精准治疗五大建设方向。
人才激励政策 在全国医院中领先
有了人才,有了平台,还要有激励人才施展抱负的措施。据了解,郑大一附院的人才激励政策在全国医院中领先,主要有: 国家级科研项目按到账金额的20%进行奖励,厅级及以上科研项目按1∶1比例匹配经费。 SCI(《科学引文索引》)文章奖励,IF值(期刊影响因子)<1.0的每篇奖励5000元;IF值≥1.0的每篇奖励按IF值×1万元计算;IF值≥5.0的每篇奖励按IF值×2万元计算,论著同时配套科研经费10万元;IF值≥10.0的每篇奖励按IF值×3万元计算,论著同时配套科研经费30万元。 同时,该院实行高被引论文叠加奖励政策。 正是由于这些引人、用人机制,使得高层次人才纷纷“入驻”该院。据介绍,2018年,郑大一附院引进特聘院士、全职PI(课题组负责人)、国内外高级科研人才、客座教授等共计30人,新增或连任国际、国家级学术组织常委以上者25人。这也使得该院科研实力、综合能力排名在全国直线上升。 据刘章锁介绍,2018年,郑大一附院获批科研项目55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0项,居国内第13位;获各类科研成果奖26项,其中省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共发表SCI-E收录论文668篇,孙莹璞教授团队在《Nature》(《自然》)主刊发表文章,实现了新的突破。 2018年,郑大一附院在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中科研排名居全国第14位,在中国医院自然指数排行中居全国第16位,在中国卓越科技论文较多的医疗机构排名中居全国第4位。今年3月,该院临床医学ESI全球排名第844位,相较于2018年9月排名提升了33位,由2.14‰上升至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