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一附院完成首例DBS远程调控
本报讯 (记者常 娟 通讯员周厚亮)运用互联网技术,程控医生与患者实现在线交流,最终完成编程和调整的全部过程,这一高端医疗与移动互联网相互结合的典范在河南出现了。近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和神经调控中心门诊负责人陆卫风为濮阳市66岁的帕金森病患者实施了该院第一例脑起搏器(DBS)远程调控。今后,河南植入脑起搏器的患者不用来医院,足不出户即可接受远程调控治疗。 据了解,DBS可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肢体震颤、僵硬和运动功能,但调节控制参数需要患者多次往返医院,远程调控技术可以有效避免这一问题。 DBS远程调控的具体工作原理是通过一个与患者脑起搏器相匹配的控制器来接受程控指令并发送到脑起搏器,同时控制器与患者家中的电视连接,远程调控中心的电视显示屏便与患者家中的电视显示屏进行视频连接,这样就可以对患者体内脑起搏器的电压、频率、脉宽等参数进行调节。经过20分钟的远程调控,医生在医院就可以将远在外地的患者的脑起搏器调整到合适的状态,进而改善帕金森病症状。 据不完全统计,解放军总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等国内多家医院都开展了DBS远程调控技术,河南省目前只有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可以开展。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引进和建立了远程程控中心,利用远程控制系统软件及高清视频技术,对患者进行DBS远程调控,为运动障碍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