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健:坚持局部与整体并重
张天健从事中医内伤科临床教学工作50余年,曾经担任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病区骨科主任、门诊骨科主任等,是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曾经荣获“河南省中医事业终身成就奖”。他曾担任《中医正骨》杂志编委、顾问;给进修班、学徒班、大专班讲课,还为香港中医学会举办的“中医骨伤医师理论提高班”讲课;共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张天健精通平乐郭氏正骨术,熟悉全国中医骨伤各流派之精华,熟练掌握平乐正骨手法八法(摸法、接法、端法、提法、按法、摩法、推法、拿法)和治疗法则,并将其运用于临床以及机体各个部位、各种类型骨折脱位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在为患者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他比较注重局部与整体并重、内治与外治并举、标本兼治的辨证用药原则。按照创伤中伤科初、中、后三期特点,灵活运用破、和、补等疗法,特别是初期的破法,用药时间不可太短,也不可太长,症状消失即可,以免损伤正气。 张天健主持小儿骨伤科诊疗工作长达数十年之久,以身作则并告诫学生和身边的医务人员要医者仁心,对待患儿应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针对小儿服汤药非常困难,他创新了剂型,其所创的3种颗粒冲剂小儿活血止痛冲剂、小儿接骨冲剂、小儿清热解毒冲剂,已经在临床上应用了20多年,疗效显著,有效解决了小儿患病服药难问题,填补了儿童用药方面的空白。 张天健具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精通平乐正骨手法,并融会贯通现代医学知识,洞悉国内外骨伤科技术发展动态,具有丰富的骨伤科临床经验,能够运用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处理骨伤科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他对筋伤杂症的辨证用药具有独到之处,擅长运用手法治疗不同类型的骨折和脱位;对小儿伤科以及药用有深入研究,对滑膜炎、颈肩腰腿痛以及神经损伤的治疗具有独特经验。 治疗原则 一是整体辨证。张天健倡导平乐郭氏正骨学说,时常强调人身是一个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外伤侵入人体,虽然某一部分受损,但是医生必须从患者的整体出发看待损伤,进而辨证论治。同时,外伤侵入人体,有一些是直接受伤,有一些是间接受伤,医生必须分析主次、轻重,然后辨证论治。比如骨折早期,影响机体恢复的因素有瘀血、骨折端出现有害活动以及受伤肢体和全身因长期制动,导致肢体活动功能减弱等,医生要全面分析,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另外,因骨折愈合在不同时期有不同变化,张天健强调在早期用祛瘀接骨方药、中期用活血接骨方药、后期用补肝肾接骨方药治疗疾病,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方药,进行辨证施治。 二是筋骨并重。张天健认为,人体筋与骨是相互依赖、相互为用的。《黄帝内经·灵枢》记载:“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为坚。”骨骼是人体的支架,为筋提供了附着点和支干,筋有了骨的支撑才能收缩,才能产生力,才有运动;骨正是有了筋的附着和收缩,才能显示其骨架作用,否则只是几根散乱没有功能的骨骼。人体骨居其里,筋附其外,外力侵及人体,轻则伤筋,也称软伤;重则伤骨,称为硬伤。不论单一受伤,还是筋骨皆伤,都会出现功能协同障碍。张天健强调治伤要筋骨并重。只有这样,才能加速创伤部位痊愈,收到事半功倍的疗效。 三是内外兼治。张天健强调,筋肉损伤,势必累及气血,轻则局部肿痛,重则筋断骨折,甚至波及内脏,导致脏腑失调,甚至丧失生命。医生必须全面观察和掌握病情,进行内外兼治,双管齐下,既治疗外形之伤,又治疗内伤之损;既用内服药物,又用外敷药物;既用药物辨证施治,又以手法接骨续筋。张天健结合多年临证经验,提出骨折、脱位手法复位,推拿按摩,理筋治伤,以内服药调理气血,以外敷药消肿止痛。 治疗方法 一是正骨手法。张天健强调,正骨手法是中医治疗骨折的特殊方法,在骨伤科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历来为医家所重视。张天健在继承平乐正骨学说的基础上,在临床上以平乐正骨八法和治疗法则为基本正骨手法,即拔伸牵引、推挤提按、白顶对位、嵌入缓解、回旋拔搓、摇摆推顶、倒程逆施、旋撬复位。 二是固定方法。张天健认为,外伤侵入人体,伤及筋骨气血,造成肿胀疼痛、功能障碍。此时,机体本能地处于保护状态和修复状态。医生的责任就是创造有利于骨折修复的环境,总体要求:发挥有利于康复的各种活动,以保持气血旺盛,机能增强;对不利于恢复的活动,进行必要限制,所以需要制动。同时,张天健在继承平乐正骨学术思想的基础上,提出骨折的固定应遵循“效、便、短”的原则。“效”是固定必须有疗效,即能够限制各种不利于创伤修复的活动,保留、保护各种有利于创伤修复的方法。同时,固定要“轻便”,在保证有效固定的前提下,固定物应尽可能轻巧,固定方法尽可能简便,能用两块夹板解决问题,绝不能用三块夹板。“短”即固定时间要尽可能短,因为再轻便的固定也会限制了机体一部分的活动,可造成气血瘀滞,导致机体某些功能丧失;固定物应尽量短小,能固定一个关节的绝不能固定两个关节。 三是功能疗法。张天健认为,功能疗法是创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功能疗法是通过一定的手法和功能锻炼,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使患肢完全恢复正常生理功能的治疗方法。其中包括功能锻炼法和按摩理筋法两大类。功能锻炼法是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做康复体操等,以达到治疗目的。按摩理筋法是医生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选用相应手法,以起到治疗作用的方法。张天健认为,功能疗法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加速骨折愈合;舒筋利节,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防止筋肉萎缩;有防止骨质脱钙和骨质疏松的作用。功能疗法必须遵循科学、有序、渐进的原则。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的功能早日康复。张天健在临证时,善用平乐正骨揉药法和活筋法为患者按摩、理筋。揉药法除痛点揉药外,还注重穴位揉药以及指针点穴,根据患者不同部位选用不同的穴位进行指针点穴,再穴位揉药,揉药时运用平乐正骨展筋丹。颈部选用列缺穴和大椎穴;腰部选用阳关穴、委中穴和肾俞穴等。张天健在临证时,不但把活筋法应用于骨折愈合后以及脱位复位后的后遗症,比如关节强直、肌肉萎缩,而且应用于其他原因引起的肌肉萎缩和关节功能障碍,比如小儿麻痹症、肩凝症、风湿、劳损等。 四是药物疗法。张天健擅长治疗的疾病是四肢骨折脱位、骨伤科杂症。四肢骨折脱位是骨伤临床上最为常见和多发的疾病,张天健时常运用的处方有平乐正骨祖传方、经验方以及其他经方。他根据多年的临证经验,自创具有独特疗效的“小儿骨科系列方”,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同时,他在临床上注意破、和、补三期辨证用药,综合治疗骨伤科疾病,在筋伤杂病、滑膜炎、颈肩腰腿痛以及神经损伤等病的辨证用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本报综合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