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异常报告引发的思考 □王 健
众所周知,白细胞作为人体的主要防御细胞,广泛存在于机体的各个部位。它对于人体抵抗疾病起着关键性作用,而所谓“增强免疫力”也与白细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那么,引起白细胞变化的原因有哪些呢?且让我们从一份异常报告说起吧。
案例经过
日前,我在对检验报告进行正常审核时,一份异常报告映入我的眼帘。 该报告结果显示,患者的白细胞未分类。白细胞未分类?类似情况常见于感染、肿瘤、血液病、样本凝集或者仪器堵孔。 复查该血样,结果无明显变化。我随即联系临床医生且备注为“异常复查”,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但是,在白细胞分类通道所提供的白细胞散点图中,不难看出各类细胞分群界限模糊,说明细胞形态、体积、核酸含量、细胞核复杂程度不典型,无法做到准确分型,从而使得数据分析异常,报告单出现“**”号。
案例分析
我调取了患者的生化检查结果,从中可以看出,该患者伴有明显的肝脏损伤,且大量红细胞被破坏。 由此,我初步推测该患者肝脾淋巴结肿大。随后,我连续观察该患者白细胞检查结果,并将这些结果进行了统计学分析。 通过结果可以看出,该患者的白细胞总数变化呈现折线状波动式分布,原因与白细胞本身的消耗和生成有关。 整个过程提示,该患者病程的发展大致如下。 当月23日:患者白细胞总数较高,提示炎症感染早期; 当月23~27日:患者白细胞总数呈下降趋势,提示感染进行中,白细胞消耗过多,生成<消耗; 当月27日~次月23日:患者白细胞总数呈上升趋势,感染持续进行,白细胞消耗尚可,但是生成>消耗,感染过程逐渐被控制; 当月23日~次月10日:白细胞总数呈下降趋势,提示感染源逐渐被清除,白细胞生成与消耗量逐渐平衡,最后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直至恢复正常水平。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在整个病程的动态性改变中,该患者白细胞的整体变化体现在消耗与生成的变化中。消耗与生成的波动性改变引起了折线状波动式分布,这就较好地解释了前后检查过程中结果对比的显著差异。
延展分析
对于白细胞检查结果,常见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种。 1.白细胞生成异常,也就是常见的骨髓造血异常。 这常见于髓性白血病病理改变,骨髓相中提示髓细胞功能低下或严重受损,髓细胞的毒性作用以及髓细胞受严重抑制;反之,骨髓功能异常增生活跃,髓细胞抑制功能减弱以及由此诱发的血液病,如白血病等。 2.白细胞分布异常。 白细胞整体分布和分化过程分为分裂池、成熟池、边缘池、储存池、循环池,我们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所检测的为机体循环池中所含白细胞的数量。当机体循环池中白细胞向边缘池或者储存池中转化过多时或边缘池、储存池向循环池中转化受抑制时,均可诱导检测白细胞数量相对降低。 该诱导可见于女性生理调控、激素以及药物作用,常见的调控激素如肾上腺素(儿茶酚胺类激素)等。 3.白细胞消耗与生成不成“比例”。 当机体中白细胞消耗>生成时,白细胞总数呈下降趋势;当机体中白细胞消耗<生成时,白细胞总数呈上升趋势。 该情况多见于严重感染以及多数的急性时相反应。
总结 综上所述,白细胞作为机体的主要防御手段,与人体的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作为检验工作者,我们应该重视检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对于仪器出现的特殊状态也要了然于胸,恰当地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真正做到“联系临床、服务临床、回归临床”。
(作者供职于安钢职工总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