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洛阳新闻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七版:临证
 上一版    下一版  
小儿发热的中西医疗法
脂肪肝的中药治疗
单方验方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皮肤病
针灸治疗震颤麻痹
健康访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主任医师程春生:中医药防治腕管综合征
1
11 1 2019年2月26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针灸治疗震颤麻痹
 

□张彦军

电针仪和穴位注射疗法

   取穴:主穴选取脑空穴。配穴选取前顶穴、百会穴、承灵穴、悬颅穴、天冲穴、通天穴。
    治法:主穴每次必取,配穴轮用,每次选择三四个穴位。以28~30号毫针,沿头皮斜向捻转进针,深度为1~1.5寸(此处为同身寸),局部有明显胀重感为宜。然后接通电针仪,连续波,频率为每分钟120~150次,强度以震颤麻痹患者可耐受为宜。治疗时间为20分钟。每天1次,1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时间为3天。
电针加穴位注射
    取穴:主穴为足三里穴、命门穴、关元穴。配穴为全身症状明显加风池穴、太溪穴、肝俞穴、阳陵泉穴;上肢震颤主加通里穴、曲泽穴、三阴交穴、肝俞穴、后溪穴、合谷穴。
    治法:主穴每次必取,配穴根据症状选取,轮换配用,每次取五六个穴位。治疗原则为局部取穴和远道取穴、对侧取穴相结合。震颤麻痹患者取侧卧位,对其中三四个穴位进行施针刺,进针得气后,不再运针。应用连续波,频率为每分钟60~80次,电流强度以震颤麻痹患者可耐受为度,留针20~25分钟。留针期间,取维生素B1(每2毫升100微克)和维生素B12(每1毫升100微克)各1支,混合吸入注射器内,用5号齿科针头,在未行电针的穴位进行注射,每次选取两三个穴位,每穴注射0.5~1毫升。注射前应在先得气后,缓慢推入液体。电针与穴位注射均为每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时间为3天。

头针疗法

 

   取穴:主穴选择舞蹈震颤控制区。
    配穴:运动区和晕听区。
    治法:震颤为主者,仅取主穴;兼肌力增强者,加运动区;因服用药物产生头晕等者,配晕听区。早期,单侧肢体颤动或肌力增强者,仅取对侧头皮针穴区。后期,双侧出现症状则取双侧穴区。根据肢体的病变部位,选取相应的区域,如上肢症状明显者,取运动区之中2/5区域等。以28号毫针,快速刺入,并推至所需深度,即予以捻针,捻针频率为每分钟200~240次,持续1分钟,留针15~20分钟,每隔5分钟捻转1次,出针前捻转1次,手法同上,在对侧肢体出现热、麻、胀为佳。也可应用电针仪,电针频率为每分钟240~280次,连续波,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宜,治疗二三十分钟。每天或隔天1次,15次为1个疗程,间隔5~7天,再进行下一个疗程。

综合疗法

   取穴:主穴选取舞蹈震颤控制区(头穴),如百会穴、哑门穴、风池穴、曲池穴、消颤穴、外关穴、阳陵泉穴、太冲穴等。
    配穴:气血不足加足三里穴、合谷穴;肝肾阴虚加三阴交穴、复溜穴;痰热动风加阴陵泉穴、丰隆穴。
    消颤穴的位置为少海穴下1.5寸。
    治法:主穴为主,根据症状选取配穴,每次取四五个穴位。头穴刺入后通脉冲电流,连续波,频率为每分钟250~300次。主穴施以平补平泻手法,配穴施以补泻手法,留针30分钟。每天或隔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患者可以配合服用消颤丸或定风止痛胶囊等,效果佳。
     (作者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