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帮困难患者筹钱治病 本报记者 赵忠民 通讯员 陈钦正
2018年年底,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了20多岁的男性患者李某。经检查,李某因先天代谢障碍引起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呕血,便黑,命悬一线。主治医师刘亚清在查看李某的病情后做了紧急处理。李某住院第一天便输了4袋血,暂时脱离了生命危险。 李某患有先天性聋哑,双眼视力仅有光感,智力发育滞后,又遭到重症打击。李某的弟弟不仅和李某有一样的缺陷,还曾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多次住院治疗,至今已不下10次。此时的他,就躺在离李某不远的血液科病床上。 接诊大夫刘亚清在询问后得知,李某家里只有两间房,夫妻二人靠种地维持生计,15岁的妹妹正在上学。为了给兄弟俩治病,家里早就债台高筑了。李某住院一天就花光了家里仅有的4000元钱。 了解这些情况后,刘亚清十分痛心,他说:“我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帮助患者。”他先是自掏腰包替患者垫付了医药费,然后动员同事、亲朋好友对患者进行捐助。“有没有哪个平台愿意帮帮他们呢?”刘亚清通过网络找到了一家筹款机构。由于患者亲属文化程度不高,刘亚清就帮助患者家属搜集整理相关材料,为患者开具证明,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发布求助信息。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他们筹得了近9000元,解了燃眉之急。在医务人员的悉心照料下,患者康复出院。 患者出院时,刘亚清在自己的白大褂里发现了一个红包。他立即退还给患者的父亲,并拒绝了他要送锦旗的要求。刘亚清说:“每一分钱都是救命钱,每一分钱都要用在看病上。” 当然,事情并没有结束。刘亚清还在时刻关注着这个不幸的家庭。“我还在找针对这个疾病的援助项目或爱心基金,我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能帮多少是多少。”刘亚清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