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实际 找准问题 探索新路淅川县第二人民医院驻蔡家村工作队扶贫步伐铿锵有力 □乔晓娜 乔当归
自去年以来,淅川县第二人民医院驻村工作队帮助蔡家村党支部,按照上级统一安排,紧紧围绕“抓党建促扶贫”这一主线,支部引导,干部带动,党员示范,多措并举,狠抓落实,助力脱贫攻坚,促使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有序推进。截至今年11月底,该村基础建设、产业发展、结对帮扶和党建促脱贫等精准扶贫工作初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2018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76户,共307人,其中五保贫困户8户8人,低保贫困户33户130人,一般贫困户35户169人。全村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户49户215人,2018年易地扶贫搬迁户5户30人。2017年,13户贫困户70人顺利脱贫;2018年年底,42户194人成功脱贫。 目前,全村各类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500余亩(1亩=666.67平方米),其中黄姜种植面积710亩,柴胡种植面积近200亩,丹参种植面积260亩,桔梗、牡丹、黄芩、防风等中药材种植面积近100亩。这里中药材种植已经初具规模,成为在豫西南地区和湖北邻近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中药材基地。
改善基础设施
于滔河乡西部山区的蔡家村地处豫鄂两省交界处,是建档立卡深度贫困村。辖区有8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村,218户,868人。耕地面积1100亩,林地面积964亩,荒山面积1980亩。水资源短缺是制约蔡家村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村级经济要发展,基础改善是关键。淅川县第二人民医院驻村工作队在全面掌握情况、科学分析形势的基础上,围绕如何推进村民脱贫致富和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等问题,联合村支部多次召开村民大会,提出“立足实际、夯实基础、分析现状、找准问题、探索新路”的工作思路,抓住精准扶贫机遇,以水利基础建设、道路硬化、村容村貌改善、电网改造等重点项目为抓手,以改善环境为目标,全面加强村基础设施建设。这为全村如期脱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蔡家村安全饮水工程已经竣工,完成了中药材基地灌溉机井的泵、电配套任务;完成了桐树园水塘护栏配套工程;全村主干电网改造基本完工;对进村主干道进行了硬化和维修;新建了村党群服务中心及文化广场;标准化卫生室已经投入使用;豫广网络、手机信号全覆盖;村内主干道亮化和绿化有了明显改善,村内主干道已经安装路灯55盏;发放小型垃圾桶200个;路旁植树1000棵;新建标准化卫生间1处。村内公益岗位选聘卫生保洁员、护林员、护水员55人。
推进产业发展
“能不能把精准扶贫、产业扶贫贯彻到底,关键还得看党员干部能不能敢为人先。”一位负责人说,发挥党员示范作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通过党员带头、干部带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帮扶、示范、引路作用,把群众聚集到党员周围,动员和组织群众积极参与,引领扶贫产业发展壮大,探索出了党建引领、绿色产业扶贫的蔡家村扶贫新模式。自今年春季以来,在村组干部示范引导下,该村种植丹参200余亩,种植枳壳10万株;该院赠送优良花生品种3000斤(1斤=500克),有机肥4000斤,扶持贫困户发展花生等油料作物100余亩。 目前,在蔡家村干部的带领下,现有4名干部与76户贫困户结成对子,精准扶贫。老党员胡华州发挥市场信息灵、种植经验成熟、销售渠道畅通等优势,以种植丹参、牡丹、防风、柴胡、黄芩等药材品种为主,致力于蔡家村及周边村中药材的规模发展,从选种、育苗到技术指导、田间管理、产品加工和市场销售等,为群众提供一系列的优质服务,广大群众,特别是贫困户增收致富。在合作社的示范、引导下,村党员干部率先种植中药材。一位负责人认为,党员就应该以身作则。“要想取得村民的信任,首先要做好示范,讲得好,不如做得好。”
多举措服务群众
在产业发展方面,新建设“益农通”农技专业服务平台1处,今年4月邀请省级管理部门的中药材专家到蔡家村实地进行技术指导;6月底,初步与九州通医药集团达成了合作发展中药材意向;在就业方面,多种形式宣传该县务工“以奖代补”政策;召开不同层次的会议,广泛宣传扶贫就业项目信息,拓宽群众就业渠道;在服务民生方面,开展送清凉活动,组织名老中医、知名专家义诊活动1次,关爱小学生光明行活动1次,为村内6名学龄前儿童赠送学习用具;举办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2期;就生猪饲养、疫病防治等举办了实用技术培训班,并现场制作展板6块,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