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肿瘤合并肠梗阻患者的处理策略及技巧 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二病区主任、主任医师 王刚成
专家简介
王刚成 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二病区主任,主任医师,外科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胃癌、贲门癌、结肠癌、直肠癌的诊断和手术治疗,卵巢癌术后复发的再手术,宫颈癌根治性放疗后中心型复发再手术,盆腔肿瘤的联合脏器切除,盆腔肿瘤术后复发再手术,骶前囊肿术后复发再手术。
晚期腹部肿瘤患者即腹盆腔多处转移患者,多合并肠梗阻,多数有半年左右的生存期。因为患者是肿瘤晚期、肿瘤多处转移、体质差、重度营养不良,往往难以被外科接收治疗肠梗阻。医生不是拒绝治疗,而是担心患者不能承受手术或解决不了肠梗阻问题。对于这样的患者,最重要的是减轻患者不能进食、腹胀的痛苦。 对这样的患者该怎么处理呢?唯一的方法就是腹壁肠管造瘘。看似很简单的手术,为什么得不到实施呢?我治疗过不少类似的肿瘤患者,肠梗阻一两个月,均没有得到有效处理。主要原因如下: 一、医生及家属对肠梗阻患者的治疗原则不清楚。肿瘤晚期患者治疗原则就是减轻痛苦,不要考虑怎样清除体内肿瘤等,要考虑怎样解决肠梗阻的问题。 二、医生及家属均认为肠梗阻患者不能耐受手术。 三、医生对肠梗阻患者束手无策。对于肠梗阻患者,很多医生认为无法治疗,认为满肚子都是肿瘤,无法手术。不知道怎样有效解决肠梗阻问题,即便造瘘,也无法判断能否实施。 对于第一条,需要医生及家属改变思想观念。 对于第二条,是对手术认识有误。不同的患者体质,不同的疾病,选择的手术方式也不同,实施该类手术时,尽可能创伤小、时间短。其中有一位患者,术中5分钟就完成造瘘,对患者影响极小。 对于第三条,我想说的重点是,怎样才能有效处理呢?我阐述一下自己对肠梗阻患者的处理方法及认识。 必须清楚肠梗阻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极差 造瘘本身是小手术,但对于肠梗阻患者来说,可能是致命的手术。应尽可能做到创伤小、不做过多的操作、缩短手术时间。 明确可用肠管的长度 必须大致了解造瘘近端肠管的质量和长度,如果幽门下十二指肠肿瘤侵犯梗阻,则造瘘无法完成;如果空肠起始部以下仍有1米多长的肠管,则造瘘希望很大。可以通过口服泛影葡胺造影剂来了解肠管的长度。 明确肠管的位置 如果肠管位于腹壁下,就比较容易造瘘且创伤小,皮肤开个小切口就能解决肠梗阻问题。患者体质决定所造肠管的位置,消化道能通是首要的。一般肠管越往下,距离小肠起始部越远,造瘘越理想。如果可用肠管位置比较深,则手术操作创面大,患者可能难以承受。 肠管是否挛缩的判断 如果肠管挛缩,则肠管难以提出腹壁外;如果相对游离,则容易提出腹壁外。大致判断方法是:触诊患者腹壁,如果腹壁柔软,则肠管挛缩可能小。如果整个腹盆部僵硬韧,则提示肠管挛缩可能性大,造瘘比较困难。一般只要有一个腹壁区域柔软,则能造瘘的可能性就大。 及时终止手术 肠管提出后,不要再做过多操作,及时终止手术。不能为了手术的完美,或想弄清楚腹壁情况而延长手术时间,那样会增加患者创伤,重者可能危及生命。 总之,对于肠梗阻患者手术,我多数能成功解决肠梗阻问题,减轻患者痛苦,并延长患者生存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