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二版:动态
 上一版    下一版  
中国意识障碍医生联盟在豫成立
焦作健康扶贫内容丰富
平顶山深化医改取得好成绩
安阳市二院全心全意救治一患者
治伤又疗心,这个病区很温馨!
姬富才:为患者赢得“心”生机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王晓燕开门收徒
义煤总医院开展义诊活动
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组织医务人员义诊
驻马店市卫生计生委对县级孕产妇危重症救治中心进行督导评审
开封市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两票制”启动
晋陕豫骨科专家共商发展大计
1
11 1 2018年4月19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姬富才:为患者赢得“心”生机
 

本报记者 刘 岩

    他在专业学习上有一股钻劲;他在技术创新上,有一种韧性;他在患者面前,有一片爱心。他的话很朴实:“治病救人是我的工作,我要做的是努力提高专业技能,多为患者服务。”
    他就是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心内一科主任姬富才。
    在专业学习上,他有一股钻儿。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他每周一晚上赶8点半的火车,周二早上6点到北京,乘坐地铁7点半赶到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直接进手术室观摩手术,一直到下午5点半才走出手术室,乘地铁到北京火车站,坐6点50分的车,周三早上4点25分到达三门峡,以便不耽误周三上午的门诊。两个晚上,他都只是在火车上短暂休息。这样的观摩学习,他坚持了半年多,凭着这种钻劲儿,他的专业技术十分过硬。
    面对疑难手术,他绝不气馁。2012年12月 ,52岁的男性患者张某,因持续胸痛、胸闷,急诊入住三门峡市中心医院,被初步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急性下壁、右心室、正后壁心肌梗死,心功能Ⅰ级,高血压病3级,属于极高危。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第一屈膝部偏心狭窄,最窄约95%以上,应进行支架植入术治疗。
    但是造影结果显示,患者右侧冠状动脉先天性粗大,比普通人粗将近一倍,无合适型号的支架,介入治疗风险极大,术中极易引起慢血流甚至猝死。
    姬富才查阅国内外文献,反复琢磨,最后决定使用从国内多地艰难搜寻来的5毫米×32毫米支架,然后用6毫米×20毫米外周球囊支架全程后扩。2015年12月22日,手术顺利完成,内径5.0毫米的支架最大内径扩到6.59毫米,解决了患者右侧冠状动脉粗大无支架可用的难题。术后,患者胸痛、胸闷症状完全消失。术后随访,患者状况良好。
    面对高风险手术,他决不推诿。4月9日,一位河北的88岁女性患者前来就诊。患者来就诊时已广泛前壁心肌梗死20余天,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6年,心脏彩超提示左心房、左心室极大,室壁瘤形成,左心室功能明显减退。患者平躺着胸憋、气喘,坐起来才能缓解。这位患者符合高风险心肌梗死的全部指征:高龄、瘦小、女性、大心脏、室壁瘤、严重心力衰竭,再加上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的大面积反复心肌梗死。
    但是姬富才带领他的团队,为老人实施了心脏介入手术。在手术过程中,他发现老人的外周血管严重迂曲(通俗地说,一般人的血管应该是直的,但是老人的血管在细小的外周部位竟然转了个360度的圈,这就给导管进入增大了难度)。姬富才凭着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技术,成功地完成了手术。姬富才说:“都说为老人做手术风险大,但是不做手术老人的风险更大。我宁愿承担更大的风险,为老人手术。”
    这一天,姬富才的团队做了19台手术,从早上8点到下午5点,他和科室的医生们一天没有出手术室。
    而这还不是最大的工作量。今年春节假期后上班第一天,姬富才的团队从早上7点到晚上8点半,做了46台心脏介入手术。
    去年一年,仅心脏介入手术,心内一科便做了1500多台,而这个科室只有8位医生,其中还有一位医生长期休病假,另一位医生在外地学习进修。
    近年来,姬富才带领他的团队创建了河南省临床医学特色专科及三门峡市重点专科,科内同时设有三门峡市唯一的心血管重点实验室。
    姬富才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医学的道路上,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前行,不断创新,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